勇立潮頭唱大風-江蘇省大豐法院主動服務沿海開發記實
作者:吳漢國 發布時間:2010-06-22 瀏覽次數:1132
2009年6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江蘇沿海開發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時隔一年之后,筆者走訪了地處江蘇沿海開發最前沿的大豐市人民法院,在這里親身感受到他們能動司法的精神和服務沿海開發的激情。
公開審判在灘涂
大豐這塊陸地是由長江、黃河和淮河孕育而成的。奔騰不息的大江、大河從上游帶來大量的泥沙,在受到海潮的頂托后,逐步沉積淤漲,基本上形成了現在大豐縣的陸地。其成陸速度,大約平均每四十年海岸向外伸展
滄海桑田。在大豐市110余公里的海岸線上,橫亙著10萬公頃一望無際的灘涂。原始灘涂上棲息著400多個野生動物家族,生長著近500種海邊植物,是各類野生動植物棲息繁衍的天堂。不少來自于當地和外地的人們紛紛涌向灘涂,或入海打漁、或海邊小取、或從事海水養殖等等,使這里日趨繁榮。
然而與此極不協調的是,一些社會上的閑雜人員,或在灘涂上欺行霸市強買強賣,或占灘為王設制障礙阻饒項目建設,使灘涂上的社會環境一度變得相當復雜。為了給沿海開發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去年初,大豐市委、市政府組織政法部門,在灘涂上開展了規模浩大的治安環境整治活動。大豐法院積極響應,一方面派出精兵強將開赴沿海灘涂參與治安整治行動,另一方面成立專案組,抽調專門辦案人員,對治安整治中破獲的刑事案件快審快判,依法從重打擊各類犯罪活動。
初夏的一天上午,一場公開處理大會在大豐灘涂一角召開,大豐法院依法對一批刑事犯罪分子進行了公開宣判,受到了當地群眾的一致好評。治安整治活動有力地打擊了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弘揚了社會正氣,也使萬頃灘涂恢復了往日的寧靜。
先予執行在濕地
濕地素有“地球之腎”的美譽。大豐擁有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最大的一片濕地。江蘇沿海開發的號角吹響后,大豐人積極探索立體開發、創造特色、生態建設、轉換機制等濕地資源開發的思路,在嚴密保護“原生態”的前提下,將濕地的開發建設引向可持續發展之路。
不久前,大豐市政府經招商引資,使一個200MW風電特許權項目落戶大豐沿海濕地。該項目由中國電力國際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總投資18億元人民幣,占地面積721畝,裝機總容量20萬千瓦,是目前國內單期規模最大的風力發電項目之一。
項目建設初期,征用土地成為困擾投資人的一個突出問題。由于項目建設所需的大片濕地,幾年前已由有關部門發包給水產養殖戶,且承包期長達十年、二十年不等。為確保項目迅速投入建設,投資人向大豐市人民法院提出先予執行申請。
接受申請后,大豐法院高度重視,立即選派資深法官組成專案組,深入濕地開展調查研究,并迅速制定先予執行的工作計劃,在大豐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依法開展了先予執行工作。
在一個多月的時間內,辦案人員頂著海風吹太陽曬,往返于眾多的養殖戶之間,做好深入細致的法律釋明和教育工作,使絕大多數養殖戶自覺自愿地簽訂了征地協議,讓出了從事養殖的土地,從而確保了風電項目的如期開工。
此后,大豐法院加強協調工作,并在先予執行后不久,即將所有養殖戶的補償款全部落實到位。
海邊,在蔚藍色的天空之下,90多臺二十層樓高的龐大風機高高聳立在灘涂邊上,巨大的葉片迎風飛轉,強大的電流順著一基基鐵塔輸向遠方,形成了一道和諧的風景線。
法庭興建在港口
大豐是新興港口城市。國家重點工程大豐港位于江蘇沿海海岸線中部,是填補江蘇沿海港口空白帶的中心戰略大港。
隨著港口吞吐量增加、港城不斷繁榮、港區建設加快,這里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驟增,各類矛盾糾紛也紛至沓來。大豐法院順應沿海開發的潮流,經充分調研決定興建大豐港人民法庭,并計劃將其打造成江蘇沿海第一法庭。
2008年4月,經江蘇省高院批準設立了大豐港人民法庭。雖然法庭暫時還沒有辦公用房,但大豐法院領導班子不等不靠,而是克服種種困難,先租用一所民房供法庭同志辦公。法庭的同志們在條件及其艱苦的情況下,迅速開展審判執行工作,僅2009年全庭就辦結案件484件,結案率達99.6%。
為了盡快解決大豐港法庭的辦公用房問題,大豐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宋長琴同志親自出面進行協調,并數次登門向市委、市政府和上級法院領導匯報,同時調動法院內部的一切要素,充分做好法庭建設的籌備工作。大豐法院一班人的精神感染和打動了各級領導,大豐市委經研究決定,大豐港人民法庭由大豐港管委會全額投資興建,大豐法院協助建設,法庭建設將成為政府的“交鑰匙工程”。
目前,大豐港人民法庭已順利完成地質勘探和圖紙設計,建設資金也已籌措到位,法庭將在近期月份開工建設。可以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座現代化的人民法庭將屹立在江蘇沿海開發的最前沿。
“欲立潮頭先言勇,勇立潮頭唱大風”。近一年來,大豐市人民法院銳意進取,開拓創新,在服務沿海開發中作出了顯著的成績,2009年底被江蘇省高院表彰為“服務三保工作先進集體”,大豐法院已穩穩站立在了服務沿海開發潮流的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