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為了讓人民群眾滿意-無錫濱湖法院能動司法服務經濟轉型工作紀實
作者:馬毅萍 發布時間:2010-06-21 瀏覽次數:1125
今年以來,在經濟發展方式發生戰略轉型的大背景下,濱湖法院積極回應能動司法的新需求,找準法院工作與經濟發展方式根本轉變的結合點,通過履行和延伸審判職能,將矛盾化解在法院,將和諧留給社會,書寫著“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的精彩篇章。
貼近民生,積極回應能動司法需求
從群眾要求最強烈的事情做起,從群眾反響最突出的問題抓起。該院制定《落實“能動司法與創新服務”十項實事的實施意見》,打響了關愛民生、服務民生的攻堅戰。落實千名法官服務工程,設立勞動巡回法庭和人民調解工作室,建立行政矛盾化解協調機制、道交案立審執一體化快速審理機制、執行快速反映機制……一系列亮點舉措,給百姓帶來的是實實在在的司法便利。
“如果不是法院及時執行,150萬就打了水漂,法官不是親人勝似親人啊”來錫投資經商的
“主動思考、主動調查,主動服務”成為濱湖法官們辦案遵循的原則。他們巧妙借力行業協會、專業部門、社會組織等各種解紛資源、通過法律培訓、互動交流、發出司法建議、設立知識產權保護聯系點、委托婦聯組織、特邀調解員調解等方式,實現社會矛盾糾紛的體系化治理,為群眾分憂解難。正如一位法官所言,“辦案靈活了,當事人滿意了,我們的工作就有了價值”。
服務大局,深入拓展能動司法主題
火紅的5月,無錫市各政法機關,行政執法部門,大專院校的160余名代表齊聚秀美的太湖之濱,研判經濟和產業結構調整后司法領域的新情況、新問題,探討完善司法應對措施和工作機制。“能動司法與服務創新”研討會的成功舉辦,使“探索適應經濟轉型發展司法服務新模式”的能動理念深入人心。
能動司法的精髓貴在一個“動”字,該院主動與經濟建設重點工程項目對接,對規制大型專業車輛交通肇事現象提出司法建議,協調公檢法機關及行政管理部門研究制定規范性意見。在轄區內太湖新城科教產業園、工業設計園、生物醫藥研發服務外包區內分別設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聯系點”,幫助企業建立完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對涉及招商引資、土地流轉、城市拆遷等案件,健全訴訟協調,依法及時化解。著力推進執行快速反應機制建設,對涉訴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慎用強制措施,積極推進兼并、重組,優化資產配置,最大限度降低企業轉型中的經濟負擔。
無錫市恒基石化配件廠欠債案件,被執行人分別拖欠職工工資、銀行貸款、企業貨款共涉50余件案件600余萬元債務。法院綜合評估涉及面、債務數額、資產分布等因素后,果斷決定采取最大限度爭取盤活資產的執行思路,積極敦促被執行人尋找新的投資合作人。經多方努力,浙江某私營企業注入巨資盤活了該企業,恢復生產僅一個月,就足額履行了130余萬元職工工資和全部小企業債務。一年后,600余萬元欠款全部履行完畢。
創新機制,全力提升能動司法水平
訴訟服務中心是群眾到訪的第一個站點,是為民的窗口也是第一道“關口”。該院將立案庭與訴訟服務中心的職能有機結合,并賦予其訴訟保全、立案調解、速裁多項職責,優化審判資源配置。對于證據充分、法律關系明確、爭議不大的民間借貸、贍養撫養、婚姻家庭、相鄰權等糾紛,依速裁程序在一個月內作出裁判,不再拘泥于傳統法庭調查、辯論、陳述等固定環節。調解速裁組成立一年,兩名法官共計審結案件914件,調撤率82.75%,平均審限9.71天。其中超過一個月審限的案件43件,移送其他業務庭案件2件。移送案件僅占0.2%。
為給群眾提供優質高效的司法服務,該院全面落實公開審判制度,完善了旁聽、聽證、證據交換、案卷查閱、訴訟告知、風險提示等公開機制。將立、審、執各環節的時間節點前移,嚴格控制延期手續的審批權限,杜絕隱性超審限現象,實行“全流程提速”。借助網絡信息技術規范司法行為,全面實現隨機分案、庭審監控、裁判文書公開,方便當事人和社會各界監督。今年1-6月,收到群眾錦旗5面,表揚信7封,法院的審判工作得到了人民群眾的肯定。
“執行難”問題由來已經,僅靠法院單槍匹馬,無法從根本上破解這一頑疾。該院結合清理執行積案工作,著力構建覆蓋式執行網絡。在區政法委牽頭下,組織召開了公檢法三長聯席會議,在完善基層協助執行網絡、加大拒執罪追究力度和加強司法救助工作上達成共識。探索建立了執行工作快速反應機制,落實了快速反應中心值班制度,24小時接受執行線索舉報。組建由執行員、司法警察構成的快速反應力量,及時處理執行線索和突發事件。自實施以來共采取快速反應行動7次,執結標的達196萬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