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我們黨最大的政治優勢,也是司法工作的優良傳統。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是實現黨的十八大確定奮斗目標的必然要求,是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決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的必然要求。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結合法院工作實際,也是堅持司法為民的必然要求,提升司法公信的根本途徑,推動法院發展的現實要求。

 

作為一名人民法官,深刻認識人民法官權力是人民賦予的,是用來為人民服務的。打擊犯罪,保護人民,維護穩定,促進發展,化解矛盾,促進和諧是每一個法官應僅的責任和義務。用群眾認同的態度傾聽訴求,用群眾認可的方式查清事實,用群眾接受的語言詮釋法理,用群眾信服的方法化解糾紛是每一個法官應有的工作方法。現實工作中對待群眾的訴求推三阻四,接待群眾的態度生硬冷漠,解答群眾的疑惑粗心急燥。沒有真正做到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每一個法官只有牢固樹立宗旨意識、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和政法干警核心價值觀,真正做到問效于民、問計于民、問需于民。

  

人民法院的根本性質是人民性。黨歷來高度重視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始終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始終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帶領群眾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堅持群眾路線也是人民法院的優良傳統。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不管環境怎么變、條件怎么變,人民法院堅持群眾路線的原則和方針不能丟,只有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司法工作深深扎根在人民群眾之中,司法事業才會有無限生機和活力,否則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人民法官要強化宗旨意識,從感情上、行動上自覺密切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進一步落實司法為民的各項措施和要求,努力使司法工作擁有最廣泛、最可靠的群眾基礎。

 

踐行司法為民是人民司法的本質屬性。堅持公正司法、司法為民是人民法院永恒的工作主題。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是人民法官追求的目標。堅持司法便民,為人民群眾提供快捷、暢通、方便的審判工作機制,努力讓有經濟困難的群眾打得起官司,讓有理由的群眾打得贏官司。堅持司法利民,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保護人民群眾人身財產安全,依法審理執行各類案件,保護人民群眾各項合法權益。關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人民法院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社會責任、法律責任,也是人民法院堅持群眾路線、實現司法為民公正司法的出發點、著力點、落腳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