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欣榮:堅持司法為民 密切血肉聯系
作者:胡欣榮 發布時間:2014-03-26 瀏覽次數:1146
群眾觀點是我們黨最基本的政治觀點,群眾路線是我們黨最根本的工作路線。梳理人民司法事業發展史,我們可以看到這是一部把群眾路線貫徹始終的光輝歷史。被譽為東方經驗的“馬錫五審判方式”以及“司法為民”等理念和制度,是群眾路線在司法實踐中的鮮明投影。作為直面群眾的基層人民法院,更應該堅持群眾路線,密切干群關系。
要堅持廣開言路、虛心納諫。“司法為民”既是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價值取向,也是筑牢司法生命線的必然要求。群眾的需求是什么?群眾的意愿是什么?我們必須認真調查研究,做到“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既要在審判過程中留意當事人的點滴意見,還需要深入一線面對面地聽取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群眾是司法活動的親身經歷者和直接感受者,群眾的意見就是他們對法院工作的真實評價。越是“難聽”的真話,越是觸及靈魂的批評,也越是我們最應該珍惜的收獲。同時,面對人民群眾反饋的意見和建議,要認真分析研究,進而擇善而從,對未予采納的要做好解釋說明和宣傳教育工作。唯有如此,司法實踐才能避免脫離群眾,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
要堅持自我反省、先行先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總體要求是“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人民法院要全方位、立體化地審視司法工作中的問題和不足,正所謂“權,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法官,特別是法院領導干部要從自己的內心深處反思自己的群眾觀念強不強、司法作風是否優良,自己在司法實踐中有沒有真正體察群眾意愿、有沒有真正關心群眾疾苦、有沒有把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時刻掛在心上。要堅持從群眾的視角評判法院工作的現狀,通過反思、查糾和整改,從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做起從群眾最不滿意的地方改起,做到即知即行即改,實現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和自我提高,切實將司法為民落到實處。
要堅持公正司法、廉潔司法。司法公正,最大的受益者是人民群眾;司法不公,最大的受害者仍是人民群眾。而人民群眾往往是通過具體個案作出司法公正與否的評價,所以人民法院必須依法公正行使人民賦予的審判權,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充分運用司法的智慧實現個案的公正,以努力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廉潔是司法公正的基石,私欲會讓天平傾斜,私利會讓法徽蒙垢。要讓人民群眾信任司法,首先必須讓人民群眾信賴法官。人民法院要將廉潔司法教育與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緊密結合起來,深入查找法官隊伍中存在的司法不廉及“四風”問題,深挖思想根源,切實加以整改,為公平正義的實現提供最堅實的保障。
歷史和現實昭示我們:不管形勢、條件、環境怎么變,人民法院司法為民的根本宗旨不能變,群眾立場、群眾路線、群眾感情不能丟。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人民法院唯有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努力做到貼基層、接地氣、連民心,以實實在在的司法為民舉措密切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才能使人民司法事業擁有最廣泛、最深厚、最可靠的群眾基礎和最強大的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