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水流自深
作者:張俊 發布時間:2015-05-18 瀏覽次數:2702
訴訟潮涌的當下,耳畔常常聞聽同事的自嘆,“現在越來越覺得自己不適合做法官,至少當不了心目中理想的法官。”確實,當夢想照進現實,才發現一切都顯得那么艱辛和沉重,尤其面對中國這樣一個法治傳統先天薄弱、法律信仰也相對缺失的國度,理想法官的真實影像略顯模糊而抽象。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庸常的生活需要我們時刻修煉心性,正本清源。物質彌漫、暗流涌動的周遭,需要我們內心有所敬畏,有所依傍。行走于匆促的時光里,更需要我們頷首駐足,心海泛舟。法官當如何立世修身?如何從容地播撒兼具東方文化中和之韻的法律光輝?如何堅定地向世人闡述那些塵封在靈魂深處的法官品性、法官的生存方式、法官心靈的至高境界?殊值當代法官集體追問和共同深思。
《道德經》曰:“上善若水”。意即水性來比喻上德有道者圣人的人格。老子認為水具有柔和的特點,甘愿處在最卑下的地方,滋潤萬物而不與相爭,始終如一的永遠付出,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完善的人格就應具有水的特性和美德,糅合水一般的款款深情,水一般的浩渺無際,水一般的柔韌堅強。有德者,應最善于立身處世,謹言篤行,秉持謙退無私、清雅高潔的品格。
《說文解字》釋:“法平如水”。水是自然的起始,乃生命之源、萬物之本、文明之根。法與水自古結下不解之緣,也成為了千百年來法的基本文化象征。水性柔弱活靈,恩澤四方,無論遇到懸崖、大石、峭壁均湍流而過,無孔不入,損而不竭,如同法一樣滲透到社會的各個層面,引領、調整和規范社會生活中的各個領域,應對、調和并化解瑣事紛繁。
心清水現月,萬里天無云。大千世界,萬象風云,淡中出真味,常中識英奇,人活到極致,一定是素面朝天,笑看云卷云舒,閑聽潮起潮落。世間至性,平淡莫如水,法官品性,如水攬入懷。靜水流深的境界,如清風縷縷,蕩入胸懷,拂去世間的煩擾。靜者為人處世不張揚,著胸中自有萬千丘壑,洞察一切卻不被矛盾束縛,不被欲望捆綁,不聲不響而蘊藏大智慧,擁有大自在。
法官,當是經得住時間的磨礪地,動若清風,靜如秋水,心容世事,意納萬物,在追尋真善美的行程上一路歡喜自在。種種浮華過眼,猶如石沉大海,瞬間融合于寬和的心境之中,無論是棲居鬧市還是鄉野,皆可收放自如,身體寧和、心靈坦蕩,覓得身心的清涼。法官,應以平常的心態面對生活,在困境、矛盾、掙扎中櫛風沐雨,不斷尋找自我的智慧與內在的和平,甘食粗糲,不染紛華。溫柔的面龐、堅定的眼神、樸實無華的言語是理想法官的真實寫照。
水厚法官,法官當心如止水,寧靜致遠,淡泊明志。記得曾有友人問我:“如果讓你重新選擇職業,你會選擇什么”。我不假思索地回答“還是做法官。”這或許就是法官自我的體認和執著,法官生命的清澈與寬宏,法官職業的熾熱和深遠。雖經歷凡俗生活的片片斷斷,法官永遠心智純正,活在自己信仰的時代里,堅守自己的精神家園,自如地面對蒼天與大地,就像那一年我在東海之濱引頸遠眺時不禁吟誦的那樣:
現實的彼岸,
潔凈無塵的島嶼。
碧波蕩著漣漪,
有一位法官,正在默默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