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工作不是件容易的事。在案多人少矛盾異常突出的昆山法院執行局擔任支部書記,親歷了執行員們一天的執行奔波,見證了執行工作的困苦,也見識了他們化解困難、苦中找樂的精神,在緊張的執行歷程中感受到幾分輕松和快樂。 

 

2013528,藍天如洗。9點一上班,就和執行局虞副局長和姚法官帶著4個案件卷宗,乘車到40公里外的淀山湖鎮。一路尋找到達人去樓空的廠房,幾十名主張工資的員工代表已侯在廠門口。查看現場,除了一些辦公家具,已沒什么值錢的設備。工人自是不滿,姚法官早做好準備,將已協調一家租賃關系的韓國企業代位處理職工工資等有關事宜的意向征求工人意見,取得初步同意后馬上驅車趕往韓企商議具體細節。在四處“韓文”招貼、“韓語”喳喳的辦公室,竟看見書有“神愛老人”四個漢字的橫匾,順便請教了墻上懸掛著中文意思是“外部顧客感動,內部顧客滿足 ……”的“經營方針”。有了中國文化的鋪墊,通過翻譯明確執行方案,轉而回復工人代表,他們卻已不辭而別。無奈,只好另約時間再談細節。隨即趕往下一執行現場。

 

在享有“民間博物館之鄉”錦溪鎮的司法所,和申請人一方某村委會主任等到姍姍來遲的兩名被執行人,說服他們分別遷出已逾合同期的魚塘。綜合考慮被執行人目前生活窘況、魚蝦的養殖周期并兼顧不再擴大村里的經濟損失,組織雙方就遷出時間、完成交接及適當補償達成協議時,已經到十二點二十分。被執行人難為情地說:謝謝法官,光為這事都跑了三四趟。

 

在鎮上吃了便餐,又趕往住宅小區張貼遷讓公告。對于一件一房兩賣的刺手案件,公告僅是執行程序之一,接下來如何讓交了首付款并實際居住的被執行人遷出房屋、又讓已辦房產證并一直在支付銀行貸款的申請人停止信訪,成為考驗執行智慧的一大難題。執行工作做了將近十年的姚法官苦笑著說:多做工作唄,辦法總比困難多。

 

最后一站是到“中國最美鄉村”周莊。8年前,姜開摩托車撞傷鄰鄉的周,被判決賠償9000余元,姜賠了1000元后即告無能力支付。經查,姜在村里以捕蛇為生,家徒四壁,外鄉的妻子不知去向,兩個正在讀書的女兒由村里資助。8年間,姜陸續拿出4000元。2013年初,周聽說姜的生活境遇有所改觀,姜的女兒也出嫁并養了第三代,周遂向法院提出強制執行。虞副局長經過來來回回幾次與雙方電話溝通,終于與他們約好再談執行計劃。

 

車行至姜所在的村莊,受阻只好沿著農田、菜地往姜家走。5月底的午后陽光已有些灼人,望望鄉野的藍天綠地白墻黑瓦,也算是久居城池的一種放松。很巧路上碰到剛將上午捕的蛇出手回家的姜,定好在村委會與趕來的周一同談。

 

周絮叨著相鄰不遠的姜不及時全額賠償也沒有禮節看望,很是不近情理。法官評析了案情,姜承認禮虧卻無奈仍袋中羞澀無法足額清償,還出示早上被蛇咬了已緊急處理過的傷口。最后周表示同意姜提出的2000元一次性了結這樁糾葛。正準備交接,不曾想半路殺出了周的侄子,言辭激烈得理不讓,執意要周不接受2000元。虞局長回頭再做姜的工作,姚法官則將情緒激動的侄子勸到屋外。兩位法官的幾番言語,戲劇性一幕出現了:姜一定要增加200元賠償周,周一再表示都是鄉親不在乎這200元錢;另一廂,周侄子已心緒平靜攬著姚法官的肩遞香煙了。

 

雙方辦完了手續,村主任正巧匆匆趕來,一再感謝法官幫他們解開了多年的積怨,要請法官們吃了晚餐再走。婉謝了好意,迎著斜陽歸途,大家聊著這平常的執行一天,案件周周折折,有“山重水復”的苦惱,也有“柳岸花明”的欣慰,其中個味,甘苦自知。但一個信念,再難的執行,只要用心做,總會迎來“又一村”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