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西下
作者:陳敏婕 發布時間:2014-02-26 瀏覽次數:2218
斜陽無限,無奈只一息間燦爛;
隨云霞漸散,逝去的光彩不復還;
遲遲年月,難耐這一生的變幻;
如浮云聚散,纏結這滄桑的倦顏;
……
黑暗的舞臺中央,一束昏黃的光,讓穿著素白婚紗的她如沫夕陽??羁畹母杪曋校磳⒆呦蛏M頭的梅艷芳緩緩傾訴著留戀與不舍。一生的找尋,也未能換得一人心。時間的易逝,命運的無常,讓聽者與歌者有了心靈的契合。人生也許不同,遭遇更無法雷同,但在死亡面前的虛弱無力卻如出一轍。
花兒怒放時,誰也不會,也許是不愿想到它的衰敗吧。可一陣風、一場暴雨,自然之手頃刻間就可以摧毀奪走一切。在大自然面前,眾生皆平等。任你是“高富帥”或是“白富美”,人人都是如此的不堪一擊。而圣人正因為看到生命的脆弱,所以可以常懷一顆悲憫之心。
一位曾經的領導,如海般深沉少語,工作兢兢業業。12個小時前,還與同事們討論新年的工作計劃;12小時后,卻突發心臟病與大家陰陽相隔。他,沒有來得及說任何的支言片語;更沒有給大家與他說再見的機會,就是這般行色匆匆的結束自己的生命。
也許,倒下的剎那,他的腦海中已經放映了自己的一生。一幀幀的開心、快樂、悲傷、痛苦、遺憾的畫面組成了電影的全部。只是這部電影的放映時間太短,還可以有很多精彩內容,突然的結束讓人惋惜。可是生命就是這般無情,它不給你等待,不給你繼續。
人們愛說:“我的生命我作主”。其實,人生過得是否精彩?是否盡興?是可以自己作主。生命,它來的偶然,去的突然。來去之間,老天自有安排。多年不育的夫妻喜獲孩子的第一聲感謝:“感謝老天爺”,很少聽到感謝某某醫生的。不是否定醫學,而是人們對于生命的無法預測發出的感嘆:一個精子要和數以億計的精子競爭才能得到受精機會。生命是無法算計的,它總是悄悄地來,又悄悄地走。正如徐志摩所說: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當我做了母親之后,對于生命的感悟就更真切了。有時,看著漸漸長大的兒子,也會有些莫名的憂慮:擔心他的學業,擔心他的未來,有時又會擔心失去他。命運的不確定,真是折磨人??!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我與先生也會經常說起想給兒子添個小妹妹。坐在一旁玩耍的兒子,總是一言不發,如同沒有聽見。有天晚上,先生出差,小家伙就抱著自己的被站到我床邊,表示要與我一道睡覺。我欣然同意,關燈之后,母子倆的夜話時間開始了。
“兒子,媽媽很愛你。”
“媽媽,我知道。”
“可是,我是第一次當媽媽,所以會有很多做得不好的地方。你要原諒媽媽啊!”
“媽媽,我會原諒你的??墒?,我只有一次當你兒子的機會,而你有很多次當別人媽媽的機會。”
此時,神精一直比較大條的我竟沒有理解他的意思。待我回味過來,已經一行淚無聲的從眼眶里涌出。做為母親,我總想著多擁一個孩子,多擁有一點兒的孩子年幼的時光,卻忘記了孩子更怕失去唯一的愛。面對兒子純真的臉龐,我找不到任何足夠強大的理由去安撫這顆小小的心。我詞窮了。從概率學上說,與一個陌生的生命體之間,結成母子緣的機會只有數千萬分之一吧。
擁有生命開始,人們總是擔心失去,失去青春、美貌、財富、健康……其實活著的每一秒都是在失去。時間的車輪從不為任何人而停止。過去,曾經是我們期許的未來。未來,也會成為我們轉瞬的過去。
人,可能是唯一愛活在將來的物種。我自己也總愛說,等條件具備了,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將幸福寄予給明天,殊不知明天并不多。當太陽夕下,已經有人無法看到第二天的陽光。因此,年紀越大的人,越容易產生宿命感。宿命論者,喜歡把一切都推給命運,將“一切皆命”掛在嘴邊。其實,命,不可操控;但運,應由自己掌握。出身不好,我可以努力奮斗;身材不好,我可以努力運動;長得不好,我可以努力讀書;很多人還遠沒有努力到拼天賦的程度,就把一切失敗都推給命運。其實,命運也很委屈。拜托,你自己沒有拼盡全力,就怪命運,它也很冤的!
少年時,我不愛花,總覺得它們太嬌氣不易養?,F在,我愛上了向日葵!因為它明媚美好,適應性強,從不挑剔自己出生于哪種土地。卻永遠向著陽光,結出碩大的葵盤。沉甸甸的葵盤里,粒粒葵子都是它奮力生長見證。
生命的開始與結束,我無法選擇。只希望在夕陽西下時,如向日葵般能有自己一片精彩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