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湖法院開展拒不執行專項活動成效顯著
作者:陳燕 鄭捷 發布時間:2015-05-14 瀏覽次數:1058
為有效遏制當前部分被執行人或相關人員抗拒執行、阻礙執行甚至暴力抗法等不良現象,濱湖法院于2014年以來全面開展集中打擊拒不執行法院判決、裁定等犯罪行為專項活動,成效顯著。據統計,該院組織集中執行16次,累計出動警力240人次,執結案件2689件,執行標的額4.66億元,有效保護了當事人勝訴權。
逐案甄別,強化震懾威力。濱湖法院對被執行對象進行“兩梳理一甄別”,突出執行重點。對凡涉嫌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妨害公務罪,非法處置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罪等犯罪的案件,均依法移送公安機關追究刑事責任;對雖不構成犯罪但需采取司法拘留等強制措施。如被執行人無錫市某鍛造機械廠法人沈某擅自處置查封財產,且拒絕將處置財產所獲價款交至法院,嚴重威脅申請人合法權益,被以非法處置查封的財產罪,判處有期徒刑九個月。再如無錫市某酒店有限公司民間借貸案件執行過程中,在場案外人員搶奪執法設備,后拒絕依法傳喚處理,暴力抗拒執行,依法被處以司法拘留15日。對需司法拘留但已逃匿的,移交同級公安機關協助查找和控制。據統計,濱湖法院已因拒不執行而司法拘留25人,移送公安機關追究刑事責任6人。
多元聯動,強化執行合力。濱湖法院建立健全與公安、檢察協調機制,完善會商制度、聯絡員聯系制度和執行案件專案專辦制度,并及時對外發布聯合通告,敦促有關被執行人積極主動履行義務,推進社會誠信體系建設。加強與相關單位的協作配合,始終保持對抗拒執行違法犯罪行為打擊的高壓態勢。在日常工作中注意收集涉嫌犯罪的線索材料,固定相關證據,及時與公安機關溝通,做好證據的移交等銜接工作,穩控被執行人。
適度宣傳,強化輿論氛圍。充分發揮執行指揮中心作用,甄別線索真偽的同時,整合執行信息資源和力量,實現信息資源互通共享,并不斷強化同公安、國土、工商、媒體等協作配合,推動形成政府支持、社會各界參與的“大執行”工作格局,促使執行工作由法院“單兵出擊”到社會各界參與的“集團作戰”;利用執行“黑名單”制度、曝光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等方式,積極挖掘被執行人及財產線索,擠壓被執行人“生存空間”,督促其主動執行。2014年,濱湖法院共發布失信被執行人名單478人次,限制出境40人次。
司法公開,強化社會監督。大力推動執行公開平臺建設,充分利用執行案件信息綜合查詢平臺,方便當事人查閱。有效利用短信、互聯網站、微信、微博四大執行信息公開平臺,及時公布執行案件信息,接受社會監督,確保失信被執行人的相關信息公開在公眾視野里,讓執行威懾常態化。借助網絡資源優勢,實行網上拍賣財物,保證司法拍賣工作公開透明。截至目前,濱湖法院共在淘寶網上推出拍品178件,品種涉及房地產、車輛、機器設備等領域,總成交金額高達8946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