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典型“新”傳-鹽都區法院秦南人民法庭精細化管理側記
作者:楊奇 蔣為華 王峰 發布時間:2010-05-26 瀏覽次數:1204
素有“鹽阜第一庭”美譽的秦南人民法庭,在新的歷史時期為滿足百姓需求,悉心探索了人民法庭“精細化”管理的做法,時下已成人們“追逐”的亮點,“老”典型“新”傳又成一道風景倍受矚目。
審判工作——講究精細化
2009年9月的一天,尚莊鎮居民李某手持借條走進秦南法庭,起訴要求郭某償還借款16萬元。
“你無賴!我當時給你寫了借條不假,但寫的時候沒拿現金,你分兩次通過銀行匯給我17萬元,但我已先后五次還清了!”郭某萬般委屈。
“我要求‘測謊’!”氣急了的郭某向法院提出申請。
測謊結果真相大白,法庭依法作出判決,還了雙方一個明白。
類似案件還有很多,法庭都能讓當事人贏得堂堂正正,輸得心服口服。
眾人皆服,奧妙何在?該庭庭長郭玉國道出了心聲:“凸顯審判工作精細化,是得民心、合民意的關鍵。為此,我庭狠抓了‘三嚴’。”
嚴在“預審”。為保證案件質量,該庭在隨機分案的同時,對每一起案件,均要求承辦人提前熟悉案情,制定處理預案,絕不打無準備之仗;
嚴在“查證”。庭審過程中,要求審判人員全面調查核實證據,不放過任何疑點。同時,充分聽取當事人的舉證、質證、陳述和辯論,從細節中還原事實;
嚴在“會診”。對重大疑難復雜案件,要求審判人員慎之又慎,不輕易作出判決,對“吃不準”、爭議大的問題,組織“三堂會審”,重大案件還邀請院機關資深法官及專家學者參加,在集思廣益的基礎上形成正確意見。
據統計,近三年來,該庭共辦結各類案件1586件,調撤率達84%,上訴率僅為0.45%,發改率為零,連續三年在全市40個人民法庭百分考核中奪魁。
訴訟服務——講究精細化
近年來,秦南法庭轄區經濟發展迅猛,隨之而來的建筑工程、房地產等新類型糾紛逐年增多。為了讓群眾享受周到細致的司法服務,該庭為此動足了腦筋。
服務因“人”而異。農民法律素質相對較低,如果機械適用法律,就案辦案,往往難以贏得認同。為此,該庭給予農民“特別關照”,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積極適用鄉規民俗解決紛爭。2008年2月,該庭受理了一起特殊侵權案件,同母異父的哥哥偷挖亡母骨灰與其生父合葬,弟弟一怒之下告上法庭,要求恢復原狀。骨灰已入土,不宜再移動。該庭充分尊重蘇北農村對骨灰安葬的風俗習慣,判決駁回弟弟要求恢復原狀的訴訟請求,改由哥哥適當賠償精神損失。判決后,法官入情入理地教育兄弟倆,要珍惜手足之情,和睦相處。溫馨感人的話語,說得兩人熱淚盈眶,異口同聲表示要相互寬容,以慰亡母在天之靈。
服務因“案”而異。該庭根據不同案件的特點,量身采取服務措施。對判決案件,在裁判文書后附上《法官寄語》,直接送達當事人,當面講清闡明判決理由;對調解案件,不“一調了之”,而是最大限度地督促當事人履行到位。今年3月,北蔣鎮的葛某與妻子王某經法庭調解離婚,按協議葛某應返還王家陪嫁的電冰箱、彩電等物品。王家人前去取物時,遭到阻擾,雙方還動了手。接到求助后,法官第一時間趕到現場。“事情到了這份上,好聚好散吧”,在場的群眾和法官一齊勸開了。經過近兩個小時的努力,葛某終于為王家人讓出了道。據統計,該庭調解結案的案件,當事人自動履行率在70%以上。
服務因“時”而異。人民法庭面向基層,80%以上的案件為涉農案件。該庭針對農村生活的特點,在不同的時間采取不同的服務方式。一般情況下,每天上午8時至下午6時,安排專人在法庭大廳負責接待,群眾有司法需求的,只要撥通法庭熱線,法官2個小時內趕到現場;清明、中秋等傳統節日前后,利用外出務工人員返鄉的有利時機,抓緊做好執行、調解工作;農忙時節,發揮巡回審判、假日法庭功能,把庭審、調解現場搬到田間場頭,讓百姓足不出戶就可享受優質服務。
精細化的司法服務,促進了社會和諧。2009年,該庭受案661件,同比下降了11%,“民轉刑”案件發案數為零。
法庭管理——講究精細化
秦南法庭共有8名干警,全部為本科以上學歷,其中法律碩士占四分之一。近兩年來,該庭干警撰寫的調研文章數百篇,不少宣傳稿件被中央、省市媒體采用,尤其是本庭年輕干警司法考試通過率都是100%。為此,引起許多人的仰慕,人們稱之為“秦南效應”,但該庭干警則認為,這是精細化管理催生的新變化。剛到庭不久的新同志告訴筆者,庭內管理有“三招”:
重學習全庭沒有“局外人”。在秦南法庭,筆者見到一份學習計劃表,詳細列出了每周的學習安排,內容既有涉及黨的基本理論方面的,也有涉及最新法律法規的,還有涉及調解藝術和審判方法的。郭玉國告訴筆者,法庭每周五下午的學習雷打不動,從庭長到書記員,人人都是參學對象。因出差等原因耽誤學習的,一律安排“補課”。為提高學習效果,該庭集中開展季度“三個一”活動,組織全庭人員讀一本好書、寫一篇好文章、開展一次業務交流。每月底,該庭還組織專項檢查,確保學習內容入腦入心。近年來,該庭共有10多篇優秀學習心得在上級組織的征文活動中獲獎。
抓廉潔自律不摻假。法庭遠離院機關,遠離領導,但抓廉潔自律從不摻假。該庭“約法三章”:所有人員在轄區內辦案無特殊情況一律返回法庭食堂就餐,工作日期間不得飲酒;駐庭期間因特殊情況必須外出的,一律要經庭長批準;嚴禁與當事人或律師有工作以外的私人交往。為確保落到實處,該庭向每一位當事人發送廉潔辦案監督卡,并開通24小時舉報電話,隨時接受監督。此外,專門聘請12名特約監督員,對干警“八小時內外”進行監督。2008年以來,上級法院明察暗訪組曾三次夜“訪”該庭,見到的場景每次如一,法庭內燈火通明,人人都在案頭學習業務、研究案件、制作文書,明察暗訪組的同志戲稱該庭為“免檢法庭”。
抓管理不留死角。該庭規定,未經庭長允許,任何人不得使用警車,下班時間車輛一律入庫停放,嚴禁公車私用。所有車輛均配備GPRS衛星定位系統,庭長對車輛去向做到心中有數。管車嚴,管人更嚴。該庭對全體干警實行準軍事化管理,所有人員晚上一律駐庭。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大到法庭的開庭調解,小到衛生清潔區的包干,均實行輪流值班制,每天由專人負責管理。“這里管理嚴格、行為規范、紀律嚴明。”熟悉的人眾口一詞。該庭先后被省高院評為“規范司法行為示范點”、“廉潔司法示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