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在這里生根-江陰法院文化建設紀實
作者:澄研 盧鳳 發布時間:2010-04-08 瀏覽次數:1550
2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向全國40家法院頒發了“首批全國法院文化建設示范單位”稱號,江陰市法院與省內另一家基層法院同獲此殊榮。
談及江陰法院的文化建設,該院院長鄭元深有感觸:“我們把法院文化建設作為引領法院工作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著力點,它是加深群眾與法官溝通了解的重要平臺,已逐漸成為我們‘內強素質、外樹形象’的有效途徑。”2005年以來舉辦了兩屆“法律文化活動周”,使得法院工作進一步貼近了老百姓的生活;一年兩次的“法院開放日”,讓更多普通群眾走進了法院;“法院文化長廊”成為江陰市民了解法院的窗口;“青年法官論壇”里中青年法官競相學習,共同進步;“青少年維權愛心港灣”真正成為孩子和父母咨詢交流的“港灣”……
人文關懷走出去
“我經常帶我的小孩來大橋公園散步,自從江陰法院在這里開設了法院文化長廊,我常給孩子講這里的法律小典故,以培養孩子的法律意識。”江陰市民李女士對“法院文化長廊”印象深刻。
“法院文化長廊”坐落于江陰市“法治公園”的中間地帶,凝聚了江陰法院的人文關懷理念,其整體設計采用圍合式布局,左右扇形文化墻面有十六幅展板,既有古代法制人物典范和誠信故事,又有當今法院審理的典型案例,還有法院內設機構及職能、訴訟須知。“法院文化長廊”作為一種公共資源向社會開放,依托周邊的大橋公園,不僅為公眾提供了優美的休憩場所,而且成了百姓了解法院、知曉法律的場所。
除在公園開設文化長廊外,江陰法院還與當地電視臺“法眼直擊”合作開辦“法官在線”節目,通過“以案說法”的形式,將近期法院審理的具有典型性和影響力的案件告知社會公眾;在市民中心設立“青少年維權愛心港灣”,做好涉及青少年權益保護的工作,為教育、感化、挽救失足青少年,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提供平臺;派審判經驗豐富的法官深入轄區開設講座,使社區、學校、企業、居委會,都成為法院宣傳法律文化的陣地;創新審判機制和方式,推行預約立案、上門立案、假日法庭等便民措施,成立勞動爭議巡回審判庭和道路交通事故巡回審判庭,實行專業化審判與巡回審判有機結合……江陰法院將司法的人文關懷和法院司法為民的理念落到了實處、送到老百姓身邊,其中也散發著法院文化的氣息。
普通百姓請進來
“法院開放日那天,我不僅感受到了法律的神圣和法庭的威嚴,更感到了法官親民、為民的一面,這更加堅定了我好好學習的信念,將來也夢想著成為一名法官。”江陰某中學的一名學生在參觀江陰法院后深有感觸地說。
近年來,江陰法院每年兩次舉行“法院開放日”活動,在開放日當天將普通老百姓請進法院,通過讓百姓參觀法院審判大樓、觀摩庭審、與法官面對面座談交流等形式,不僅讓更多的群眾了解法院工作流程和審判制度,同時也成為建設民意溝通表達機制的重要平臺,增進了人民群眾對法院工作的了解。
同時,江陰法院在全省首創“法律文化活動周”活動。早在2005年6月首屆“法律文化活動周”上,通過重溫法官誓詞、舉行升國旗儀式等活動,讓法官牢記光榮使命,激發法官“做黨的忠誠衛士、當人民滿意法官”的職業榮譽感;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評議庭審、與企業家、金融界人士進行司法服務懇談,聽取他們對法院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2008年5月,第二屆“法律文化活動周”以“探索法官的精神家園”為中心議題,舉行了法院精神文化研討會;與華東政法大學簽訂了“審、學、研一體化”合作協議,加強審判實務與法學研究的互動交流。此外還召開了“優化司法服務、保護知識產權”座談會、創新審判機制和方式經驗交流會等活動,不斷回應人民群眾新需求、新期待,開創法院工作新思路、新境界。
一位參加法律文化活動周的市民說:“以前對法院法官,只覺得他們是‘威嚴’的代名詞,這次我不僅近距離接觸了法院法官,還通過參觀、開庭、座談等活動,了解到了法官工作的辛苦,對我國的法制建設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通過此類活動,有助于人民群眾加深對法院工作的理解,從而更好地在全社會營造崇尚法治、自覺維護法律權威的良好氛圍。據悉,江陰法院第三屆“法律文化活動周”也已經在籌辦之中。
文化強院樹品牌
如今,法院文化已經成為江陰法院近年來各項工作持續發展的“引擎”,以“公正、清廉、文明、唯實”八字院風為核心的法院精神逐步形成,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體系內化于每位干警心中。據悉,自第一屆“法律文化活動周”成功舉辦以來,來參觀學習江陰法院文化建設的單位已有200余家,接待前來參觀的各界人士已達3000余人次,大家在互動中實現了信息共享、經驗共享,江陰法院與兄弟法院攜手共同謀劃新時期法院文化建設的藍圖。
在先進法院文化引領下,江陰法院涌現出一批優秀的法官,少年庭庭長黃東被當地老百姓親切地稱為“特殊園丁”, 2001年至今,黃東共計為20余所中小學校、職業學校講授法制課120余場,受教育學生達10余萬人。其先后被省高院榮記個人二等功、一等功,獲得江蘇省人民滿意法官、無錫十佳普法宣傳員、江陰市十佳巾幗建功標兵等多項榮譽稱號,今年1月,她光榮當選“江蘇省杰出人民法官”。通過不斷挖掘、培養、樹立體現時代精神的先進典型,江陰法院用榜樣的力量不斷昭示法院精神文化的豐富內涵和巨大動力,用先進典型的人格魅力推動法院群體共同意識的形成和發展。2006年,江陰法院以中青年審判業務骨干為主體,成立了應用法學研究會,深入開展審判實務和應用法學研究;2009年,成立了“青年法官論壇”, 大興學習調研之風,多層次、多角度進行法學理論與實踐的研究。
在新的歷史時期,“以文化軟實力引領法院工作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各級人民法院的共識。江陰法院正以強化物質文化為基礎,以規范行為文化為抓手、升華精神文化為目標,認真吸收借鑒其他法院先進經驗,努力推動法院文化建設深入發展,使之真正成為法院工作科學發展的強力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