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賢聚首只為共同的追求
作者:沈 榮 張寬明 發(fā)布時間:2010-02-25 瀏覽次數:2039
全國模范法官宋魚水、金桂蘭、黃學軍;全國勞動模范、典型人物張云泉、江鷹、鄧建軍、朱愛華;全國知名專家學者王利明、朱蘇力、卓澤淵等近百人圍坐一起,探討陳燕萍工作法的理論意義、實踐意義、時代意義。
陳燕萍的工作方法何以吸引這些各行業(yè)的佼佼者齊聚一堂予以認真研討?
“陳燕萍無疑是一個有法律信仰的人,是一個法律意志堅定的人。”“她是我們所有法官永遠學習的楷模。”與會人員如是說。
陳燕萍工作法概括來說就是:“真心貼近群眾,深入調查研究,注重釋法析理,真情化解糾紛”,“用群眾認同的態(tài)度傾聽訴求,用群眾認可的方式查清事實,用群眾接受的語言詮釋法理,用群眾信服的方法化解糾紛”。
黑龍江省寧安市人民法院副院長金桂蘭和陳燕萍有著相同的在基層法庭工作的經歷,對陳燕萍的辦案方法有著深刻的感悟,她說:“在陳燕萍事跡報告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案件始于情,也應結于情,更應不了情’。我想這句話不僅體現了陳燕萍辦案的思想基礎,同時也體現了我們司法的最高價值追求——辦案不光是明察秋毫、公平正義,更重要的是加深對群眾的感情,促進社會的整體和諧。”
江蘇省信訪局巡視員張云泉從事信訪工作26年,接待過許許多多的涉法類信訪,在學習陳燕萍工作方法的過程中,他有著切身的體會,他說,有時候處理信訪問題,要了解一些民間風俗,并且運用到協調處理當中,會起到很好的效果。陳燕萍高質量處理好每個案件的原因之一是她精通業(yè)務,而精通業(yè)務就必須刻苦學習,她不但學習法律政策,而且還主動探索學習民俗。
中央黨校研究生院院長卓澤淵教授說:“陳燕萍從其他部門調入法院系統工作以后讀過法院的業(yè)余大學,讀過中國政法大學的本科,她在日常辦案過程中還隨身帶著法律書籍、法律文本,我們要建立學習型法院,培養(yǎng)學習型法官,陳燕萍帶了個好頭。”
陳燕萍多年扶助面部畸形女孩何小敏并為其求醫(yī)的事跡感動了許許多多的人,“她是一種凈化與追求,是一種尋找工作動力的方向,法律之上的愛的源泉讓正義之劍與愛相連,讓法官之愛深得群眾的信賴和尊敬。”會上,北京市海淀區(qū)人民法院副院長宋魚水眼含熱淚地描述“法官媽媽”的思想境界。
會上,學者們也從理論層面上對陳燕萍工作法進行了探討發(fā)言,南京師范大學劉旺洪教授說,陳燕萍工作法是當代中國社會變革的時代條件下探索有中國特色的審判方式和工作方式的有益實踐,適應了時代對基層司法工作的應然要求,回應了時代對基層司法工作的挑戰(zhàn),踐行了黨的司法的群眾工作路線,把握了中國特色司法的基本規(guī)律,解決了當下司法公信力不足的時代課題,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蘊含了豐富的法理內涵。
與會的同志對陳燕萍工作法都有滿腔的話要說,代表們發(fā)言完畢,進入自由發(fā)言階段時,會議已經延長了一個多小時,到了晚飯時間,可大家全然忘記了饑餓,還是踴躍舉手,表達自己對陳燕萍工作法的感悟和看法。
曾隨中央新聞采訪團采訪陳燕萍事跡的人民網記者趙晶帶來了網友的意見:
“人民的好法官,我剛才看你的事跡流淚了。”——網友zhzh
“天地之間有桿秤,那秤砣是老百姓。陳燕萍通過實踐給黨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她的分量到底有多重,那可是銘刻在廣大人民群眾的心里。陳燕萍式政法干警多多益善。”——網友劉奐明
一整天的會議,卻不覺得疲憊,與會人員真摯感人的態(tài)度,認真細致的探討深深地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位,會場內不時響起熱烈的掌聲。24日,研討會還將繼續(xù),但對陳燕萍工作法的學習討論決不會止于明天,而是會一直持續(xù)下去,產生更長久更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