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產乳制品、嬰幼兒配方乳粉的質量安全狀況是歷史最好時期,消費者可以放心購買”,在昨天舉行的“乳制品質量安全”研討會上,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發布《嬰幼兒乳粉質量報告》指出,3年來有關機構乳制品產品抽檢合格率達99%以上。(0528日《京華時報》)

 

《嬰幼兒乳粉質量報告》出臺的重要原因就是國民對于國產乳制品、嬰幼兒配方乳粉的信心不足,消費者用金錢向國外同行投了贊成票,相應地就是對國內產品的間接否定。可見,自三鹿“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又陸續爆出關于國產乳制品的負面新聞已經嚴重動搖了消費者對國產品牌的信心,可以說余孽猶存,陰影尚在。

 

對消費者而言,購買的產品首先要保障其生命健康權不受侵害,食品企業更是如此。因為它直接關乎千家萬戶的健康,諸如毒奶粉事件就是從娃娃開始毒起,禍害的是民族的根,是民族的未來。因此,對于任何有一絲嫌疑的產品人們就棄之不用都是可以理解的。

 

國內產品沒有給消費者帶來消費者剩余,反而帶來了負擔,包括是生理疾病、心理困擾和維權困難等等,這正說明國內乳制品是有原罪的。當下,乳制品的市場份額被外國產品占領,這是優勝劣汰的結果,符合法律規定和市場規則,應當看到這個客觀事實。

 

在國際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民族企業面臨的是來自全世界企業的競爭,欲在市場中占有并擴大份額僅依靠“提倡國貨”的口號或炒作民族主義不僅不太現實,也不符合時代潮流。要立于不敗之地,企業必須始終將產品的安全合格作為自己的天,一絲一毫一刻都不能有任何疏忽,否則企業命運面臨的選項是唯一的,就是死刑立即執行,不可能是死緩,更不可能是有期徒刑的戴罪立功。

 

再看看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的報告,所謂的最好其實是“歷史最好”,顧名思義,這是自己與自己進行的縱向比較,而中國乳制品的起點本來就很低,沒有發掘后發優勢反而演變為后發劣勢,始終不能徹底消除消費者心中的恐懼與不安。

 

如果放眼全球橫向比較,我們離“國際最好”還有多遠?不得而知。但我們相信,消費者信心的恢復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國內所有的乳制品企業從零做起,以一顆虔誠的心恪守最基本的職業底線,與此同時,國家監管部門也要從嚴監管,嚴格把關,不留任何盲點,最終必然能夠贏得消費者的親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