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電視連續劇《蒼天》之感
作者:楊寶杰 發布時間:2009-08-13 瀏覽次數:1593
電視連續劇《蒼天》在全國播放以來,引起了強烈的反響。電視連續劇《蒼天》的故事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故事的原型是曾任陜甘寧邊區政府隴東專署專員、隴東分庭庭長馬錫五。他在擔任分庭庭長期間,改變舊有衙門官老爺式的審判作風,廢除刑具,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巡回辦案,調解為主,方便群眾,是“群眾泥土里長出的一棵樹”、人民念念不忘的“馬青天”。
所謂的“馬錫五審判方式”,是在1943年,馬錫五同志從事司法工作后,親自參加案件審判實踐,經常下鄉,深入調查研究,進行巡回審判,及時糾正一些錯案,解決了一些纏訴多年的疑難案件,因而受到群眾歡迎。人們把這種貫徹群眾路線,實行審判與調解相結合的辦案方法,親切地稱之為“馬錫五審判方式”。這種方式被西方人稱為“東方審判經驗”,對創建新中國司法制度產生過深遠的影響。
當前,在“人民法官為人民”主題實踐活動中,人民法院如何運用司法手段,更好地發揮其職能作用,及時化解、妥善處理各類矛盾和糾紛,實現法律效果與政治效果、經濟效果、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是擺在人民法院面前的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而這其中科學繼承、正確運用傳統的馬錫五審判方式對于貫徹“三個至上”指導思想,提高審判質量和效率、及時化解、妥善處理各類矛盾和糾紛,實現社會的和諧與穩定,維護社會的公平與正義,擴大審判效果,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推行馬錫五審判方式有助于民事審判制度的完善。人民法院在審判中曾一度出現“一步到庭”、“坐堂問案”的訴訟理念,實踐證明,這些訴訟理念與我國國情存有一定差距,尤其與我國民眾的法律素質和社會配套機制相差較遠,造成近年來社會民眾對司法審判的滿意度有所降低,案件上訴率、申訴率較高,當事人纏訴、上訪現象比較嚴重。馬錫五審判方式中蘊含的司法為民精神,對于今天的審判工作仍有重要意義。因此,為了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審判制度,除了吸收現代審判方式中的精華,同時在人民法院中推行馬錫五審判方式,將會極大豐富和完善我國民事審判制度。
有利于踐行“三個至上”?!叭齻€至上”揭示了人民法院工作的人民性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在司法領域的具體體現和根本要求,也是尊重和保障人權的憲法原則和憲政精神的必然要求,而馬錫五審判方式正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通過長期的審判工作逐步總結出來的民事審判經驗的升華,充分體現了人民法院為人民的“人民性”,其精髓既契合現代司法的基本理念,又符合中國國情與現實。有助于法官職業素質的提高。
目前,法院審判人員的一個明顯特點是年輕化、知識化,法律專業化,但是這些同志對我國的傳統審判經驗缺乏繼承,社會閱歷較淺,如果不講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而“一判了之”,贏的未必高興,輸的怨氣沖天,當事人申訴不止,矛盾糾紛仍處于沒有解決的狀態甚至可能進一步激化,往往導致許多案件社會效果不理想。因此,在現階段推行馬錫五審判方式,讓法官身體力行,加強傳統審判經驗的學習,走出法院去閱讀社會國情,對我國今后的法制事業將大有裨益。
馬錫五審判方式并非只是一種符號,也并非歷史的斷章,貫穿其中的實事求是、調查研究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基本精神,永遠不會過時,永遠是人民司法工作的傳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