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人,一生都與數字有關,可以說數字符號烙滿了整個人生的每個年輪,有的填寫膚淺,有的卻刻進很深。

年齡,是與本人最密切的數字,從生到死;也是最活生生的數字,一直在增升,當然也極可能嘎然而止。所以它反映你的生老病死,反映你風華正茂抑或垂垂遲暮,嘆你生不逢時抑或羨慕你欣遇盛世。

伴隨你的身高體重,是相對而言的變數,給你某個時期的高矮胖瘦定位;當然還有更多生物學意義上的指數精準描述你的自然個體面貌。

這里不能免俗要談及你的收入,這是為物質生活定位的關鍵數字。這是千差萬別的衡量人的能耐的一個重要參考數據,也是凸顯社會人發展空間的影響因素之一。當然,這樣的數字已完全失去了它的純粹性,逾越了某種底線、挑戰社會規則甚或法律的行為注定會付出同等甚至更昂貴的代價。

有的數字與一切人皆有關聯,比如定位時空的數據。時序之分,讓我感懷春暉拂曉,目送秋雁南歸,留意冷暖人間。而關于南北緯和東西經的刻度,我便知我身處何處,知道我的故園桑梓與格林威治天文臺的時差,知道生我養我的熱土地處亞熱帶的揚子江畔,這里風調雨順,人文薈萃。每個橫空出世的生命都是宇宙的驕子,基于存在而感知春夏秋冬,天南地北,閱讀語言和宗教的版圖,結交黑皮膚、白皮膚、黃皮膚、棕色皮膚的各類朋友。因此,這樣的數字永恒寬博,激起人對天地油然而生無限的敬畏。

不能忘了那些沉默的數字??人類歷史記載了自身的文明和愚昧,閱讀著,思索著,仿佛翻閱我們人類自身的檔案和相冊,令我愛恨交加,幾多語塞。人類就是在不斷創造和毀滅中向前發展的。而探索更遙遠的史前文明和物種進化史,讓我懂得一切生命均應得到尊重。

確實存在這樣的區別:有的數字很私人化,有的卻包羅和涉及蕓蕓眾生。

公眾化數字除了上面提及的時空數據外,有關人類歷史事件的數字占主要內容,當然還包括反映人類現狀的數據庫。公眾化數字也有一定的范圍,全球性的問題畢竟在多元化的世界格局中得到了有效消化。舉例說明,08奧運,這是全球性的體育盛會;而春節,全球十三億華人共同的傳統節日,但畢竟不是全球性的,西方人不會放棄圣誕而選擇過春節,這正是文化的差異。有的公眾化數字涉及開天辟地、改朝換代,比如國慶節日期;有的事關人們的生活,比如天氣、氣候方面的數據;有的告知地區和部門經濟發展現狀,比如瓊.道哥拉斯指數,國民生產總值等等。

私人化數字最直觀。比如某位女明星的三圍,某太太的生日,某小姐的某日1234分??無須贅舉,你我只能在法律的范圍內行使知情權。

可以換個角度來談數字的私人化。在每個人的一生中,一些數字都有其產生的背景,會代表某種特殊的意義。有的數字很溫馨:父母、兒女的生日,自己的結婚日,驀然間走進你生活的那個人的手機號碼等等;有的數字很傷感:親人的忌日,一生中最愛你的那個人掉頭離去的日子;有的十分無奈:不斷上漲的物價,兒女考試的低分成績,化驗單上的三高指數;有的就直直揮之不去、纏繞記憶終生:你拿到的第一份薪水,犯罪服刑的囚號以及高考的總分成績。此外,人一生中總有幾組深為敏感的數字,這些數字往往與本人的人生經歷相關聯,有的反映了人生的際遇,有的就直接改變或影響了人生。正如減肥者對自己的體重敏感,股民對跌漲指數敏感,總統候選人對選票敏感一樣,我的人生中也有讓我感覺特別的數字。

記得中學時我的學號為19,三年后正值19歲的我參加高考并順利進入廈大讀法律,湊巧19又一次成為我大學時的學號,一連串的19加深了我的記憶,從此我的內心就把19確信為本人的幸運數字或叫吉祥號。還有一個讓我魂牽夢繞的數字,那就是8511。這個已經融入血液的數字,是我大學時代的郵箱地址,是我永遠忘不掉的青春學子四年苦讀的見證,也是廈大八五法學一班全體同窗對外交流信息的綠色總站。一次上班路上無意間瞧見前面的行車車牌號碼為8511,仿如突然遇見了初戀似的,怦然心動,久久地盯得我眼澀。仙人指路,我恍然間竟覺著走回了19年前,走在了廈大的博學路上??從靈魂深處,我永久珍視我的高中及大學生活并深深懷念。

人的一生充滿變數,正是因為現實生活與數字有難解之緣。

奧運的口號是更快、更高、更強,是不斷的刷新和超越;圓周率是科學數據的代表,科技生產者用它解決了許多實際問題;脈搏0跳動次數正宣告一個生命的死亡;暴跌的股票指數正逼得許多股民要發瘋。

所謂的網絡時代,不正是數字交錯的年代?

荒誕不經的數字愚弄人生,真實無欺的數字就是力量。

二年前得有機會回了趟母校,留在廈門的同學為我接風,閑聊間有同學告訴我:某某女同學,暗戀你數年,還記得吧?她定居加拿大已多年了,上次校友聚會,從國外趕回的她專門打聽你的消息呢,飛多倫多之前還一再叮囑哥們花力氣“打撈”你呢,這里留著她的聯系號碼那,得主動點噢。接過名片,數組國際長途電話號碼赫然入目,我笑了笑,趕忙掉轉話頭問起了另一名女同學,被我喚作霞浦“漁家女”的女詩人:“記得嗎?我們班的才女林麗萍,談談她的情況吧!”坐中的老班長別有用意地對我眨眨眼:“‘寶哥哥’聽好。林妹妹呢不是太順,畢業后最先留在集美檢察院,后因感情挫折去了深圳,你曉得的,林個性很剛,恃才呈傲慣了,她看不慣社會,社會又容不了她的性子,所以與各方面相處得比較緊張,最近與家人去香港定居了。”我要過林的手機號碼,心情陡增郁悶。

直至今日,我小心翼翼地打理著自己平淡的生活,終未撥出任何一組號碼。

有的數字不能碰觸,只能珍藏;

有的數字必須抹去,有的數字必須高揚!

偶然夜起翻看塵封已久的畢業紀念冊,看到19年前女詩人題給自己留念的一首填詞,看著19年前的老照片,兀自淚流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