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法院我的家
作者:張?zhí)旖?/span> 發(fā)布時間:2008-07-09 瀏覽次數:2097
當我漫步在水鄉(xiāng)明珠建湖秀美的西塘河畔,抬頭眺望不遠處高聳的縣人民法院十三層審判大樓時,我的內心時刻充滿著自豪與驕傲。因為我從十九歲進入法院工作后,從此這里就成了我辛勤耕耘的家園。
時光飛逝、歲月如歌,三十年彈指一揮間。當我剛開始上學的時候,建湖縣人民法院于1973年重新設立了。許多熱血青年、軍轉干部從四面八方匯聚而來。處于“文革”后期的人民群眾,是多么希望法律能帶給他們久違的公正。“四人幫”砸爛“公檢法”的罪行,使我們的前輩們義憤填膺,他們?yōu)榱私o人民群眾一個遲到的公正而奔波忙碌著。1978年,隨著中共中央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改革開放的大潮席卷神州大地,也給建湖這個蘇北小縣城帶來了勃勃生機。1980年,隨著《刑法》、《刑事訴訟法》的頒布施行,建湖法院對51件冤假錯案全部予以平反,樹立了人民法院的全新形象。1983年,又開展了嚴厲打擊嚴重刑事犯罪分子的嚴打斗爭第一仗,嚴懲了一大批嚴重危害全縣社會治安的犯罪分子,廣大人民群眾拍手稱快,從那時起,法院即與工廠、學校、鄉(xiāng)村建立掛鉤聯(lián)系,建立了綜合治理聯(lián)系制度,而當時,全院在編工作人員僅有52名,從事審判工作的法官只有28人。前輩們的努力,為我們打下了一片照耀建湖的法制天空。
1985年,為了提高法院的整體水平,我們選派了第一期12名干警參加了全國法院干部業(yè)余法律大學的學習,當時的現狀是:全院71名干警本科學歷只有3人,中專學歷的只有8人,高中學歷的只有21人,不學習我們怎么能辦好案?從那時起,一批又一批的干警在工作之余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了高等教育文憑。如今,我院研究生學歷有12人,本科學歷百余人,徹底改變了業(yè)務不精的局面。
從三十年前在幾間小平房里執(zhí)法,到目前在明亮寬敞的大樓里辦公,我們感慨萬千,為了追求社會公平正義,建湖法院的法官們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全國法院模范、一等功臣羅學文心系人民,在萬家團圓前夕奮戰(zhàn)在執(zhí)行崗位上,軍轉干部、老法官唐修禮同志操勞過度,在“嚴打”斗爭第一線溘然長逝,張瑞庭、馬建人法官辦案積勞成疾,英年早逝……他們?yōu)槲覀兘êㄔ哼@個大家庭點亮了不滅的奉獻之燈。
三十年的風云磨礪,建湖法院碩果累累,“人民滿意法院”,這是老百姓對我們的最高褒獎。近年來,我院先后進行了法官職業(yè)化改革、審判方式改革、不斷創(chuàng)新工作思路,人人奮勇爭先,為建湖法院這個大家庭添磚加瓦,繼全國人民滿意法官羅學文之后,又涌現出全省人民滿意法官劉德志、全市十佳法官殷中華、十大優(yōu)秀法官吉民宏等青年才俊。建湖法院的法官正跨上時代的駿馬,奔馳在執(zhí)法為公、司法為民的大草原上,譜寫著人生最美麗的旋律!
美麗的建湖法院就是我的家,我要為她自豪地放聲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