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和改善審判管理工作是新時期下做好人民法院審判工作,確保實現“公正司法,一心為民”的重要保證。近年來,濱海法院始終把審判管理擺在重要位置,遵循審判工作規律,堅持公正與效率的理念,充分發揮審判管理工作為法院工作大局、審判中心工作、領導司法決策和法院隊伍建設服務的職能作用,不斷摸索,不斷創新,向管理要質量,向管理要效率,向管理要業績,促進法官業務能力的不斷提高,較好地樹立公正司法的良好形象。如何進一步提高法官對審判管理工作的再認識,通過審判管理工作使法官產生一種新的激勵效能,更重要的是使從事審判管理工作的同志對做好審判管理工作產生責任感,緊迫感和使命感,形成動力,更好地服務于人民法院審判工作。

統一思想認識,不斷增強做好審判管理工作的責任感。做好法院審判管理工作,是建立新型審判管理機制的關鍵環節,是加強司法能力,提升司法水平的重要動力。審判管理工作在人民法院內部是服務全院審判工作的“窗口”,是整個法院審判工作的基礎。審判管理工作看起來簡單、機械,每天就是那么幾組數據,但正是這一組組數據,對法官價值取向的定位和司法行為的規范有重要的導向作用,也正是這一組組數據,使外部的審判管理逐步轉化為全體法官追求公正效率的內在動力。所以在這種要求高、管理嚴、時間緊的工作環境里,要營造“審管是形象、審管是窗口、審管是參謀”的審管人形象,就必須從審管工作入手,從法官審判業績考核入手,從提高一個百分點、縮短一個辦案周期入手,將審管工作溶入到法院的審判工作中去。

審判管理部門每天要服務全院刑、民、行、執各部門的法官,各部門法官對從事審判管理工作的支持、理解、建議和認同,對審判管理工作的同志無論從思想、心態以及人生觀、價值觀都會產生影響,構建和諧的審管環境,就需要我們不斷提高對審判管理工作的再認識,不斷增加對做好審判管理工作的責任感。

立足審管實際,不斷增加做好審判管理工作的緊迫感。我院的質效考評數據,大部分數據處于全市中游以上,但有的數據處于下游,甚至處于末位,如何比學趕超,迎頭趕上,使靠前的更靠前,使靠后的要跨越,真正形成在全市范圍內“前無標桿、后有追兵”的格局。

一是在抓好法院各項工作的同時,要重點抓好審判工作和審判管理工作。審判工作是法院的中心,人民法院的其他各項工作都要緊緊圍繞審判這一中心來開展,抓審判就是抓審判質量和效率,就是加強對審判質量效率的管理和控制。院里制定的崗位目標責任考核規定,實際上就是讓我們每一名審判人員的心思集中到提高案件質效上來,就是讓我們每一名審判人員時刻關注每一件案件的質量和效率,就是讓我們每一名審判人員明白通過抓審判管理來促進審判質效的不斷提高。

二是在堅持定期審判運行態勢分析的同時,要積極開展專項態勢分析工作。審判工作不是固定的統一模式,市場經濟中新情況、新問題不斷變化,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把握社會大局,就要求我們針對某一項或幾項指標在每個時期的變化。比如,春節期間的執行中止案件清理率、執行標的到位率,敏感時期的調解撤訴率、投訴率和進京到省上訪率,必須作出及時的專項態勢分析,從中找出原因,分析對策,提出建議,指導今后一段時間的審判工作,從而使指標不受時間、季節和外界的干擾,平穩有序的健康運行。

三是在開展以質效指標體系為基礎的綜合性審判管理的同時,要加強個案質量效率的控制和管理。審判管理工作的一個重心就是要加強個案的質量控制的管理,將審判管理的具體要求落實到具體案件上來,重點對上訴案件、發改案件、舉報投訴案件、社會公眾關注的案件、重點涉訴信訪等案件的質評工作。從根本上促進審判質效的提高,這就要求我們要科學制定考核指標,既要公平合理、又要切實可行,使質效考評對本院各個審判部門、每名法官都具有統一性、客觀性、科學性和透明性,使考核指標產生的結果變為每個審判人員的標桿,通過考核指標的制訂和實施,達到每一位審判人員進行自我管理,增強審判管理的抓手力度和輻射帶動作用。

突出開拓創新,不斷增加做好審判管理工作的使命感。審判管理工作是伴隨審判工作的不斷發展應運而生的新管理模式,很多地方還不夠完善,還處于探索階段。所以,從事審判管理工作的同志一定要在院領導的正確領導下,不斷增加做好審判管理工作的使命感,堅定信心,堅定不移,堅持不懈地做好審判管理工作。

一是樹立職責意識,爭做盡心盡職的“管理員”。審管部門的主要職責之一就是“管理”,管理工作做的好不好,檢驗標準就在于法院審判質效的總體目標有沒有實現,特別是指標體系中關鍵指標有沒有處于良好運行狀態。因此,只有嚴格管理、科學管理,才能實現肖揚院長所說的那樣,管理出公正,管理出效率,管理出廉政。所以,審管部門的同志要熱愛本職工作、忠于職守、敢管善管,當好法院審判質效管理的“管理員”。

二是加強作風建設,爭做全心全意的“服務員”。審判管理不僅是單純的管理,更主要是在管理中體現服務,在服務中強化管理。擺正服務與管理的關系,既做到嚴格執章操作,不打和牌,不做好人,又要達到管理有序,管理得力,管出成績,管出效果,更要做到熱情服務,積極溝通,對業務部門和審判人員的需求盡最大努力、最大誠意,竭盡全力地給予幫助。

三是掌握審管業務,爭做兢兢業業的“指導員”。審管工作是一項剛剛起步的工作,許多新觀念,新知識還沒有被審判人員全部掌握,因此,指導審判人員做好審判管理工作也是審管部門義不容辭的責任。首先審管人員要進一步熟悉掌握審管工作的內容,理解審管工作的價值取向,了解各項審管制度的內部聯系,吃透指標體系中各項指標的含義,準確駕馭審管工作。其次,針對審管工作的新情況、新問題,有針對性地對全院審判人員提供審管工作的業務指導,包括審限中斷、中止、暫停的操作,指標數據的統計分析,法官審判能力的考評,庭外和解、訴訟調解暫停計算等,毫無保留地全方位開展業務指導,使審管部門的同志成為全院審管業務的“指導員”。

四是提高業務素質,爭做名副其實的“裁判員”。打鐵當需自身硬。作為審管部門工作的同志,為保證案件質量監督、評估、考核的及時準確,審管人員業務素質必須堅持高標準、嚴要求、要技高一籌。因此審管人員要自加壓力,加強學習,要認真鉆研業務知識,掌握文書制作要求,案件審理規律,開庭聽證要點,還要掌握質效考評的規則,使自己真正成為一名勝任考評工作的“裁判員”。

五是積蓄發展后勁,爭取勇于探索的“研究員”。審管工作是項嶄新的工作,在成長過程中,還需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探索,不斷提高。同時,法官審判業績目標考核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到全體法官的切身利益。隨著法院審判工作改革步伐的不斷加大,法官審判業績目標考核肯定會不斷出現新情況、新特點,因此,審管人員一定要著眼長遠,超前謀劃,勤思善謀,與時俱進,緊緊抓住新情況、新特點,進行調研、解決和總結,及時為院領導決策提供參考,以此推動法院審判管理工作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