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來無事不從容,睡覺東窗日已紅。

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云變態中。

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毫雄。

這首詩里的話越想越有味道,越想越覺得適合指導我們擰把的人生。

佛家說,靜得下來是功夫。面對變化,我們的心里有靜氣嗎?面對麻煩,我們尚能從容嗎?面對富貴面,我們不會動搖嗎?

皆因我們的心思不夠清靜,還有那么多欲求糾纏。我們才不會自然而為,才有那么多顧慮,才會夾生,才會擰把。

現實生活是變幻莫測的,但我們是否能夠隨遇而安卻時刻保持一種靜觀自得的心境,那是需要我們有一定的韌性和倔強才可以做得到的。沒有平心靜氣的榮辱皆付笑談中的崇高品質,那么我們將會活得非常的勞累。因此,我們無論何時何地都必須要擁有靜觀自得的高貴與崇尚。

靜觀自得,是一種處心積慮的深邃;是一種處之泰然的遠望;是一種臥薪嘗膽的穎悟;是一種運籌帷幄的飄逸;是一種安常處順的恬淡;是一種苦心孤詣的坦誠;是一種心安理得的蟬意;是一種舍生取義的大度!

靜觀自得,是我們學會忍耐一切壓力的磐石。當我們遇到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時,只要我們能夠堅守自己的那份暫時的與世無爭的情愫,就不會被那些欲壑難填所絆倒。我們在忍受欲望的煎熬時是十分痛苦的,但不是我們一生的必然選擇,咬緊牙關就會很快度過紙醉金迷的考驗。久經燈紅酒綠的考驗就一定會贏得生活的嘉獎,從而我們會更快的走向成熟,并且變得老成持重。

然而,不管社會如何的撲朔迷離而糾纏著人們的各種思緒,可我們都不能輕易的放棄自己的深沉與冷靜。在我們深沉看待人與事的時候,我們往往會把問題的表象和內在看得比較透徹,猶如一針見血一樣。在我們冷靜時就永遠不怕什么風吹草動的驚醒,也永遠不

怕什么同流合污的旋渦。我們在深沉和冷靜中依然會絕對的理清著許多東西,特別是表現出一種心明眼亮的悠然。

靜觀自得,不是急流勇退的放棄,而是知難而進的博取;不是貪生怕死的逃避,而是忠貞不渝的承受;不是看風使舵的巴結,而是光明磊落的施舍;不是自吹自擂的討巧,而是默不做聲的苦干;不是牽強附會的炫耀,而是堅持不懈的追逐。

靜觀自得,是我們生活中必須要學會的一門“為人處事”的藝術,也是我們工作中必須要學會的一種“精益求精”的品格,更是我們人生歷程中必須要學會的一個“高風亮節”的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