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著,為了胸前的法徽-記阜寧縣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庭長劉智明
作者:張益 殷芹 發布時間:2007-04-16 瀏覽次數:3738
他用法律的威嚴讓窮兇的罪犯低頭。
他用熱心的關愛讓迷途的羔羊知返。
他用真情的救助讓失明的老人感動。
他用正直的為人贏得百姓的贊許。
他嚴抓善管,2006年,他所在庭的刑事案件平均審理天數僅為8.2天,各項質效指標居全市第一,被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表彰為“全省刑事審判工作先進集體”。
他作風嚴謹,從事刑事審判工作6年,參與審結各類刑事案件800余件,疑難復雜案件近百件,無一錯案。2006年,他被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記“個人二等功”。
他,就是阜寧縣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庭長劉智明。
仗劍揚威護安寧
2001年初,剛過而立之年的劉智明走上阜寧法院刑事審判庭的領導崗位,擔負起打擊犯罪、維護社會穩定的重任。上任之時,正值嚴打斗爭的關鍵時期,他以高度的責任感,嚴懲各種嚴重刑事犯罪。他說:“對窮兇極惡的犯罪分子多一分打擊,就是為人民群眾多創造一份安寧”。堅信正義定能戰勝邪惡。
2002年2月,阜寧縣陳良鎮境內發生了一起惡性傷害案件,刑滿釋放人員孫某某等人到孫某門市購買碟片時,因瑣事與孫某發生爭執。孫某某用隨身攜帶的尖刀朝在一旁勸阻的周某某的腹部刺了1刀,隨后又朝店主孫某的腹部刺了1刀,致2 人重傷后,逃離現場。此案在社會上激起強烈的公憤。2004年5月,孫某某被抓獲歸案。案件公訴到法院后,劉智明親自承辦此案,他連夜閱卷熟悉案情,分析證據。為核實證據,他冒著高溫到幾十里外的案發地進行調查走訪,對案件中的疑點逐一進行排除。孫某某曾3次被判刑,“抗藥性”極強,庭審中百般狡辯,拒不承認犯罪事實,妄圖逃避法律的制裁,并當庭揚言要對辦案人員實施報復。劉智明沒有畏懼,當庭以犯故意傷害罪,從重判處孫某某有期徒刑十年,剝奪政治權利三年。在送達判決書時,他為孫某某帶去一本刑法教材,并與孫某某進行了半個多小時的交談,桀驁的孫某某終于低下了頭。
熱心感化灑甘霖
劉智明認為,多挽救一個失足青少年,就能多消除一個家庭的憂愁,就是對社會多盡一份責任。他愛憎分明,對窮兇極惡的犯罪分子無比痛恨,但對失足青少年又深深惋惜。他針對不同青少年被告人的成長軌跡,分析他們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挖掘每一個失足青少年身上的閃光點,耐心地進行教育引導,促使他們真心悔過。6年來,一個又一個的失足青少年在他的感化下,重新做人。他熱心于預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經常與庭里的同志一起到轄區內的學校講授法制課、開觀摩庭,對青少年進行法制教育,被學校及學生家長稱為“愛心大使”。
張某某是一個剛滿16周歲的少年,原在阜寧縣一所重點中學讀高一,與同班同學孔某為飯盒發生爭吵,當學生倪某某幫助孔某到張某某宿舍找張論理時,雙方發生爭吵,在倪某某腳踢了其腿部后,張某某拿起鞋架上的一把水果刀刺了倪某某右大腿一下,致倪腿部流血受傷,構成輕傷。劉智明認真分析了案情,發現張某某學習成績較好,主觀惡性不深,犯罪情節一般,有悔罪表現,其父母又賠償了倪某某的經濟損失,可作為重點挽救對象。在對張某某判處緩刑讓其繼續上學的同時,為將張某某的幫教措施落到實處,他要求張某某每學期結束到庭里向他匯報思想和學習情況。真心悔過的張某某在后來的寒、暑假第一天,準時來到他班上。張某某一來,他總是放下手上的工作,與張某某進行談心。不久,張某某對他的稱呼由“庭長”變成了“叔叔”。兩年后,張某某沒有讓他失望,考取了某高等學校。
一身正氣護天平
劉智明始終恪守法官的職業道德和法院的紀律,他不畏權勢,不貪錢財,不徇私情,視廉潔執法為天職,為自己贏得了良好的口碑,群眾稱他為“鐵面無私的好法官”。
2005年中秋節前的一天晚上,他一位要好的同學來到他家,稍事寒暄之后,拿出一個裝著厚厚一沓現金的信封說明來意:一起職務犯罪案件的被告人陳某某的親屬托其前來打招呼,請求“特殊照顧”。原來,陳某某的親屬多次上門,意圖與劉智明“意思意思”,均被拒之門外,于是就想到通過同學友情這把鑰匙另辟蹊徑。劉智明耐心地向這位同學講明辦案紀律,嚴肅地要求這位同學將錢帶走。最終,陳某某因心存僥幸、拒不認罪受到了法律的嚴懲,而他的這位同學也因沒“面子”稱其為“冷血動物”。
心系百姓恤民情
劉智明出生農村,深知百姓的難處,他把維護百姓的利益作自己的責任,面對百姓的求助,他總是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主動幫他們排憂解難,他用自己的真情感動了一個又一個受害人。
2004年年底,阜寧法院審理了一起盜竊案,被害人是個雙目失明的老人,親戚接濟的4000多元的生活費用被沈某等3名被告人盜走后揮霍一空,沈某等人均被判處現刑。案件宣判后,被害人在他人的攙扶下來到法院,要求追回財物。劉智明耐心地接待了老人,一方面與公安機關聯系,請公安機關幫助追繳贓款;一方面耐心地做老人的思想工作。眼看春節將至,老人生活困難,他自己拿出200元錢給老人,讓同來的人幫老人買些年貨。老人深受感動,老淚縱橫,拉著他的手激動地說:“劉庭長,我眼睛不能看到你,但我心里知道你是個好人。”
劉智明抱著懲惡扶善的人生信念,執著公正司法的事業追求,以出色的業績,展現出新世紀青年法官司法為民、無私奉獻的動人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