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二手車網絡交易的迅速發展,由此引發的買賣糾紛也相應增多,嚴重擾亂了機動車交易市場秩序。針對此類糾紛案特點,蘇州金閶法院通過調研分析提出相應對策建議,希望有關方面給予重視。

一、交易糾紛的主要特點:

1、難以確定賣主?!段餀喾ā穼嵤┮詠恚鳛閯赢a的機動車轉讓,一旦實際交付就發生物權變動的效力,因此,很多二手機動車經過多次轉讓卻沒有辦理所有權的變更登記,而網絡交易的買受人一般都要求出賣人辦理過戶手續,因此,網絡交易的出賣人大多以原登記所有人的名義辦理變更登記。一旦發生糾紛,買受人往往難以提供出賣人的真實身份情況,只能根據車輛登記起訴原所有人。

2、缺乏書面證據。在網絡交易中,買受人人往往網絡信息與出賣人通過電話聯系,關于交易的價格、種類、品牌、質量狀況、交易地點與時間大多是口頭約定,車輛的實際交付過程也缺乏書面協議。因此,在訴訟過程中,買受人往往難以提供確實可靠的書面證據,無法支持其訴訟請求。

3、質量糾紛為多。由于二手車本身就難以保證車輛質量,再加上部分職業“中介人”為在二手車交易中牟利,通過更改數據、發動機甚至通過專業的車輛裝飾、維修等手段改變或隱瞞車輛的真實狀況,蒙騙買受人。買受人又往往缺乏專業知識,難以查知車輛的質量問題,只有在使用過程中才能發現車輛的質量問題,這也是當前二手車買賣案件的主要類型。

二、交易糾紛的主要原因

1、交易不夠規范。在整個交易過程中,買賣雙方全憑個人在網絡發布的信息進行交易,既無書面買賣合同,也無產品說明和質量保證,交易價格也是口頭約定,很多買受人甚至不知道出賣人的真實身份與車輛的真實來源。這種不規范的交易形式增加了二手車交易的法律風險。

2、登記審查不嚴。在二手車的過戶登記過程中,車輛管理部門不核對車主身份信息的真實性,僅憑車主身份證復印件即可辦理過戶登記。不審查現辦理過戶登記的車輛所有人、持有人的身份情況、與車主的關系、是否有車主的授權委托等情況,致使車輛的實際情況與登記情況存在出入,致使車輛所有權確權糾紛增多。

3、贓車交易增多。由于二手車輛交易的審查大多流于形式,很多盜、搶贓車通過偽造身份證、發布網絡信息等方式將車輛轉讓給他人,通過車輛過戶使非法行為合法化。而對于買受人而言,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購得贓車,在被公安機關收繳時,往往主張善意取得,極易與原車主產生法律糾紛。

三、對策建議:

1、注重司法調查取證。由于網絡交易糾紛中的當事人缺少書面證據,甚至連被告的身份都無法確定,舉證、取證能力極其有限,法院在審理過程中應注意適當加強職權調查力度,對于多次轉手交易以及提供虛假信息變更登記的,要積極向機動車主管部門了解情況,以最大限度地查明案情。

2、規范網絡交易信息。各網站應加強對交易信息真實性的審核力度,對于明顯低價、證件不全的交易信息要及時進行跟蹤審核,對于有贓車嫌疑的要及時向公安機關反映,并對消費者做出提示。對于多次發布虛假信息的用戶要及時屏蔽并禁止其發布信息。相關網站文化主管部門應加強對網站的管理,防止不法分子利用網站銷售贓車,從源頭上避免糾紛的產生。

3、強化登記審查力度。改變現行流于形式的形式審查,對于車輛的所有人、所有權變更情況以及交易情況要進行實質審查,對于車輛的來源以及流轉過程應當進行實質審查。在變更登記過程中,要求所有權人與受讓人到場并簽字確認,審查車輛所有權人的身份信息的真實性、車輛的行駛證、駕駛證等相關證件的真實性,并審核書面買賣合同的真實性,避免登記事項與真實狀況不一致。

4、建立信息共享機制。車輛管理部門要及時發布機動車的相關信息,建立全國范圍內的機動車信息數據庫,使得二手車的買受人可以通過網絡查詢機動車的相關技術參數、資料以及所有權信息,避免因信息不對稱而上當受騙,也減少贓車銷售的可能性。司法機關也可以通過信息共享及時了解車輛交易情況,查明案情。

5、加大宣傳教育力度。針對網絡購物、網絡交易的虛擬性特征,通過電視、廣播、報刊等各種傳媒渠道,加大安全、規范交易的宣傳力度,使消費者在交易過程中加強對網絡交易商品的所有權歸屬以及產品質量的檢查。對于通過網絡購買二手車輛的,買受人應要求對方提供銷售發票或者其他憑證,并要核實出賣人的真實身份以及產品是否有合法來源,司法機關也應當通過以案說法、法制宣傳等形式加強宣傳教育力度,使消費者增強法律意識,避免法律糾紛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