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法少年行”校園維權工作站揭牌.jpg

“小朋友們誰能看出來這面墻上寫的是什么字呀?”“法!”20多個小朋友異口同聲地回答道....這一幕出現在虎丘法院訴訟服務大廳“法”字浮雕墻前,少年庭鮑燕嬌法官向來自蘇州科技城外國語學校的師生發出提問,在這里鮑燕嬌法官向小朋友們詳細講解了我國法律經歷的幾個重要階段,以及歷史上與法律相關的幾位重量級人物,一堂生動的法治課正式拉開序幕。近年來,虎丘法院少年庭不斷加強青少年法治維權品牌的迭代升級,從“單打獨斗”到將法院的少年司法審判職能與社會支持體系進行有效鏈接,為青少年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七方聯動,拓展青少年維權的“朋友圈”

早在2013年的盛夏,虎丘法院少年庭的青年女法官們就自愿集結,建立了“玲玲姐姐”普法宣傳團隊,提供法治宣講、協助調解等志愿服務,開通“玲玲姐姐法律屋”專題網頁開展青少年普法和維權工作,同時制作法治動漫引入轄區內多家中小學。

近年來,隨著蘇州高新區大力推進集團化辦學,中小學校不斷增多,目前轄區內共有40所中小學、50個校區。在審判實踐中,虎丘法院少年與家事審判庭法官慢慢發現,青少年面對的法律問題、家庭問題逐漸增多。如何真正貼近青少年的生活、為他們排憂解難,成了法官們心頭的千千結。

針對這一難題,少年庭的分管領導汪小峰副院長指出:“一根筷子容易折,十根筷子抱成團,我們一家解決不了,那我們就讓與青少年維權相關的兄弟部門一起加入進來。”

2020年6月28日,在虎丘區人民法院牽頭下,區法院、區檢察院、區公安分局、區司法局、區教育局、區文明辦、團區委7家單位達成共識,以共創、共建、共享的形式共同創建 “虎法少年行”校園維權工作站品牌。

該品牌旨在進一步整合各方力量,建立健全虎丘區校園維權工作體系,切實提升轄區內青少年的維權意識和風險防范意識,維護在校師生人身安全,保障校園平安有序,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虎法少年行”校園維權工作站的成立改變了過去高新區青少年維權工作單打獨斗的局面,虎丘法院牽頭構建工作例會制度,各單位定期交流,發現校園維權中工作的不足和難點,確定下一步工作計劃,共同研究解決校園維權工作中的突出問題。

“區教育局將始終督促學校將法治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來抓,引導學生了解自身享有的法律權利,明確法律底線、強化維權意識。”高新區教育局副局長張文如是說道。

非訴化解,提升青少年審判的“溫情度”

“這些年來忙于工作,確實對兒子的付出比較少,前妻照顧孩子的學習生活很辛苦,一開始害怕變更了撫養關系兒子以后跟我的感情就淡了,感謝法院公證調解員的調解,讓我明白變更撫養關系是為了更利于兒子成長,以后我也要多多關心兒子。”在經歷了特邀(公證)調解工作室整整一天的調解后,王先生最終同意將兒子的撫養權轉移給前妻。

王先生與王女士是一起變更撫養關系糾紛當事人,雙方前后積怨長達五年,離婚后雖然兒子的撫養權歸王先生所有,但兒子戶籍與上學仍在蘇州高新區。王女士在離婚后又不幸出車禍,后因其他疾病引起雙腿癱瘓喪失了行走能力。孩子的生活起居、上學接送、作業輔導靠王女士的母愛天性,坐著輪椅以堅強的毅力五年來風雨無阻,與父母相依為命撐起一個家,懷著對未來美好生活向往,一家人共同照料著孩子一步步的成長。

“這五年來,我前夫連孩子的教育生活費用都未給付過,對孩子的付出甚少。所以我主張變更撫養關系,同時要求他以后按時支付兒子的撫養費。”王女士向特邀(公證)調解員說道。

在溝通中,特邀(公證)調解員了解到,王先生與王女士離婚后雙方的關系并沒有到割裂的程度,只是王先生忙于事業,很難抽出時間陪伴兒子,公司受到疫情影響,收益也一般,才導致對兒子的疏忽,撫養費也遲遲未給付。

特邀(公證)調解員充分利用自身對家事法律關系的豐富經驗,多次向雙方當事人解釋民法、婚姻法等法律關于撫養權、探視權的相關規定,讓雙方了解到父母婚姻關系的解除并不影響他們各自與子女的關系,而通過變更撫養權,也是為了約定出一種最利于孩子成長的生活方式。最終,在特邀(公證)調解員悉心的勸解下,也聽取了孩子的心聲,雙方當事人終于冰釋前嫌,剔除了多年來深藏內心的疙瘩。這場耗時一天的調解,雙方在簽完相關法律文書后,最后以王先生和兒子親自推著輪椅上的王女士走出法院圓滿解決。

虎丘法院少年庭庭長楊曉軍指出,“若自愿對離婚協議中的撫養權約定進行變更,雙方可前往公證處辦理撫養權變更協議公證,非訴化解能為婚姻、家事法律關系提供更為有效和便捷的法律服務。”該院也在不斷健全涉少案件的非訴解決機制,逐步探索由專業調解人員參與調解,為幫扶救助未成年人、依法保護青少年合法權益開辟一條新渠道。

延伸職能,構筑青少年保護的“緩沖帶”

“我兒子在學校受傷了,頭骨骨裂,我要求賠償。”周女士在法庭上氣憤地說到。浩浩是周女士的兒子,在課間與同學玩耍時發生意外受傷,通過觀看錄像,確定是下課期間幾個學生打鬧時,浩浩被同學強強推倒導致受傷。于是周女士將強強及學校告上法庭,經過法院的釋明和調解,最終該起案件和解。

校園意外傷害屢屢訴諸法庭,而相關責任的認定一直是矛盾的焦點。雖然該起意外傷害案件得到妥善處理,但是強強的母親楊女士內心卻無法平靜:“法官,我知道我們家兒子有責任,但是小朋友都很活潑好動,在學校里玩耍期間發生意外事故難以避免,我們也是普通工薪家庭,這筆賠償也不是小數目,這起意外傷害的是兩個家庭!”

據虎丘法院少年庭楊曉軍庭長介紹,“我在少年庭工作好多年了,每年都會處理好幾起校園意外傷害案件,孩子受了傷已經很讓人痛心了,卻還要為了賠償的事情發愁。”校園意外傷害事故的頻發,也導致部分學校為安全問題所困,不敢輕易組織課外活動,甚至禁止學生在課間奔跑,最終導致學生健康受到影響。

針對校園傷害案件頻發,虎丘法院少年庭向區教育局發送了司法建議,希望學校能夠積極引入學生意外傷害保險,為青少年家庭與學校構筑一個“緩沖帶”,未成年人權益得到保障的同時確保學校教學活動正常開展

區教育局回函表示,對于學生之間的意外傷害問題,蘇州高新區已制訂了《蘇州高新區在校學生意外傷害事故保險制度工作方案》,方案規定區里相關部門每年都要安排專項經費為在校學生購買校園意外傷害保險,并將在全區中小學、幼兒園中全面引入社會保險,嚴格落實該項制度。

豐富形式,加強青少年普法的“吸引力”

“法官,書記員是干什么的?”“法官,什么是緩刑?”為了讓孩子們切實感受到法律的威嚴,少年庭法官特意帶領小朋友們參觀真正的法庭,并向他們介紹了審判的流程以及庭審中審判長、審判員、書記員、被告、辯護人等角色,還特地為小朋友們特地準備了兩身法袍,讓孩子們穿著輪流做一次審判長,體驗庭審的流程。這種沉浸式的體驗活動深受小朋友們的歡迎。

“良醫治未病,預防比挽救更為重要。”在虎丘法院少年庭庭長楊曉軍看來,形成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圍比審判本身更重要。

校園是法治宣傳的主陣地。為此,該院還主動走進學校,啟動“一校一法官”校園維權對接工作機制,將轄區內40所中小學(共50個校區)的校園維權工作與18名優秀青年法官結對,實現“法官進校園”活動制度化、常態化,為學校安全辦學撐腰,為青少年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環境,此種做法被當地學生和教師譽為“法律的營養大餐”。

選派業務能力精、責任意識強的青年法官,通過到學校開設法治課堂、開模擬庭、制作法治宣傳欄等形式宣傳普及法律知識,及時有效地化解校園內發生的各類糾紛,同時,針對發現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履行司法預警職能,向學校、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加強在校學生保護的合理化建議,為青少年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校園環境,也在他們心中播下了一顆法律的種子。

隨著“虎法少年行”校園維權工作站普及,這種全方位、多部門的形式確實為青少年普法、維權提供了更豐富的途徑。虎丘區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韋煒表示,“青少年維權問題的解決單靠法院的力量遠遠不夠,靠我們現在這幾家單位也不夠,而是需要社會各界的通力合作,共同推進校園維權工作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