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 蘭
作者:曹猛 發布時間:2013-11-05 瀏覽次數:2161
蘇東坡嗜竹成癮,陶淵明愛菊成癖,他們是古人之中的翹楚。而我作為一個平凡的人則對吊蘭情有獨鐘。當萬物復蘇、百花齊放、秋風颯颯、漫天飄雪,當歲月把我的青絲染成了白發,吊蘭一直用頑強的生命力陪伴我走過了一年又一年。
吊蘭又叫“蘭花”、“春蘭”、“草蘭”。吊蘭的葉子像翡翠那樣碧綠,葉子的中間有一條像波紋一樣的葉脈。從遠處看,葉子有寶石般的光澤。吊蘭的葉子大約有三、四十厘米長,長出來的“花徑”垂下來,有六、七十厘米長,花蕾長在“花徑”上,又能長出一朵新的蘭花,這大概就是稱它為“吊蘭”的原故吧。吊蘭的花很小,它是由六個小花瓣組成的,花的中間有七根橘黃色的花芯,非常美麗。花開時,清雅別致,微風徐來,香氣四溢,只要你細細聞吊蘭的那股淡淡的清香,立刻就會覺得神清氣爽、心曠神怡、精神抖擻,給人以一種美的享受。
我敬佩吊蘭。因為在平日里,你無需過多地關注過它,也不需要定期地為它澆水、施肥,甚至在它那青翠的綠葉一次次地走到枯黃的邊緣,卻又能一次次地起死回生,鮮嫩的新芽歷經千辛萬苦一次次地破土而出,它不需要像溫室里的花朵一樣嬌生慣養,它是屬于大自然的植物,真正屬于憑借堅強的毅力,即使沒有充足的陽光和水分也一樣可以青翠的植物。世間的植物哪怕攀援纏繞都要向上生長,以便吸收更多的陽光和雨露,爭取更大的空間,不斷展示自己。然而,吊蘭卻“無意苦爭春”,葉和莖都向下生長,并且生機勃勃、綠意融融,甚至連它的花也是向下開的,讓我敬佩不己。
我喜歡吊蘭。它從不計較你把它擺放在什么位置,即使在再小的角落里,它也要用自己充滿生機的綠葉吸收二氧化碳,輸出新鮮空氣。它像環衛工人,一年四季從不叫苦地清潔馬路;它又像老師,一味無私地付出,教育了一批又一批為國所用的人才;盡管它從未受到過贊美,卻一直無私地付出。
我贊美吊蘭。雖然它不及月季的高雅、山茶花的清香、茉莉的誘人、牡丹花的華貴、秋菊的怒放,還有那梅花的抗寒……。但它卻能在四季花兒們盛開的時刻,甘心情愿地用自已樸實無華的綠色美,去襯托嬌媚百花的艷麗;在百花收起笑容凋謝的季節里,吊蘭卻以它那無限的勃勃生機,英勇無畏地挺立著,給大自然增添美;以它那永不褪色的碧綠,點綴著我們的美好生活。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競爭、瞬息萬變的時代,競爭非常激烈。吊蘭它能夠獨辟蹊徑,把空間和陽光讓給同類,同樣活出一片新天地,同樣把綠色和花香奉獻給人們,“頑強拼搏、無私奉獻”不正是吊蘭的風格和精神嗎?由此,我聯想到我們只有具備吊蘭的精神,正確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才能發揮自己的優勢、展現自己的風采、實現自己的價值,才能做一個有益于社會、有益于人民的人。
我喜愛花,但我更喜愛綠得潔凈、活得堅強的吊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