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法庭、大服務”
作者:朱來寬 發布時間:2013-09-23 瀏覽次數:1839
宿城法院宿遷經濟技術開發區人民法庭自成立以來,在法庭僅有9名干警,司法管轄面積80平方公里,轄區內有200余家企業和15萬余人口。經開區法庭本著“小法庭、大服務”的理念,堅持能動司法、和諧司法,把為大局服務、促企業發展、保群眾利益作為法庭工作的重心,充分發揮司法的“穩壓器”和“調節器”作用,取得了良好效果。今年1至9月份,共受理各類案件732件,結案623件,法官人均結案數207.67件,在上級法院考核的十項指標中均名列前茅,并實現了無上訪、無改判、無違紀。
自覺融入 厘清思路主動服務大局
經開區法庭堅持把服務轄區經濟科學發展作為工作的重點,圍繞開發區以工業為根,以企業為本,按照光電產業基地化、食品飲料品牌化、機械電子規模化、紡織服裝高端化的發展思路,加速構建“以光電為主導產業,食品、機電、輕紡為支柱產業”的“1+3”產業體系,全力以赴招大引強,培大育強。按照“近學‘蘇宿園’、遠學‘金雞湖’,兩年翻一番、增速爭第一”的總體目標,研究實施了《關于依法服務和保障宿遷發展實現更大突破的實施意見》,自覺把審判工作融入開發區工作大局,找準工作的結合點和著力點,及時調整工作思路,防止就案辦案、機械執法,將工作思路貼近到為大局服務上來,科學定位法庭工作職責,立足審判執行工作,增強大局意識和服務意識,妥善處理經濟發展中的各種矛盾糾紛,確保以最好的審判質量、最高的審判效率、最佳的審判效果、最優的司法服務,為轄區經濟社會發展創造平安穩定的社會環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環境。該庭幫助協調處理了某房產開發公司幾千萬元債務,60余件案件均調解結案,并重新實現二期開發。
延伸服務 司法防范助力企業發展
針對轄區內企業多、經濟總量大的客觀實際,經開區法庭結合審判過程中發現的一些普遍性問題,通過制定風險提示書、司法保障聯系卡等方式,主動加強與企業的聯系,并通過實地走訪、專題調研、現場服務等多種形式,幫助企業查找管理漏洞,預防經營風險,消除不利于企業發展的潛在因素,助力轄區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今年以來,先后到企業調查研究和召集座談12次,走訪企業30余家,幫助理順經濟合同16份,合同標的額達3600余萬元,特別是對合同中存在的違約責任不清、糾紛管轄不明確等突出問題,從有利于合同履行、有利于糾紛處理等角度出發,及時提出司法建議,幫助修改完善企業合同,規范經營行為,提高了企業依法經營的能力和水平。該庭將服務提前,如在某公司自行組織清算過程中,為了防止企業惡意逃避清算,更好地保護清算企業相關利益人的權益,避免相關案件進入訴訟,法庭派出精干力量為公司清算提供法律幫助,得到經開區分管領導好評。
穩中求進 傾心盡力營造和諧環境
經開區法庭始終把“保穩定、護大局、促和諧”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抓好審判工作的同時,及時發現和處理經濟發展中的不穩定因素,努力為轄區經濟發展提供穩定的社會環境。近期,在該庭審結的一起19名農民工訴宿遷某建工集團拖欠勞動報酬案中,因企業長期拖欠農民工勞動報酬數十萬元,導致很多農民工準備聯合起來上訪,并要集體封堵該企業施工現場,矛盾糾紛一觸即發。了解情況后,法庭干警及時趕到現場,與當事人進行座談溝通,并耐心向雙方做法律解釋工作。在法庭及時介入下,農民工情緒漸漸趨于穩定,之后法庭迅速對該企業采取財產保全措施,先后多次進行協調處理,通過積極努力,這起有集體上訪苗頭的案件得到了妥善處理,有效維護了轄區的和諧穩定。
創新思路 特案特辦詮釋能動司法
經開區法庭充分發揮審判職能,為轄區經濟發展提供保障,對涉及企業、在建項目、招商引資等經濟發展中的各類糾紛,做到優先立案、優先審理、優先執行。如不久前審結的宿遷一股份有限公司下屬某企業與某股份有限公司欠款糾紛一案,被告某股份有限公司長期拖欠該企業貨款280余萬元,導致企業資金周轉困難。雙方協商未果,形成訴訟。法庭根據已掌握的被告有一筆到期債權的信息,認為這是一個解決糾紛的有利時機,隨即特案特辦,簡化手續,優先立案,并在立案當日立即采取了訴訟保全措施。被告因急于回收資金,只好派人到法庭,主動要求償付貨款,最終在法庭主持下,雙方達成調解協議,280多萬的貨款很快就打到了原告賬戶上。僅在最近的短短兩個多月內,經開區法庭先后為轄區企業追回經濟損失近2000萬元,為轄區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