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經濟發展 保障科技創新 常州法院多措并舉服務大局獲市委肯定
作者:轉載《人民法院報》 發布時間:2008-09-18 瀏覽次數:3629
本報訊 面對買賣合同違約情況比例增大、房地產糾紛導致連鎖效應、勞動密集型和資源消耗型中小企業被訴等現象愈發增多的挑戰,江蘇省常州市市委書記范燕青對常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的“服務經濟發展,為困難企業排憂解難”的五項司法對策給予充分肯定,近日作出了一個月內的第六次批示。
一段時期以來,常州市部分企業的經營出現了較大的困難,引發了各種社會矛盾與糾紛,常州各級法院增強政治意識和大局意識,及時調整工作部署,緊緊圍繞重點項目、重點工程、重點企業認真研究,及時推出了“服務經濟發展,為困難企業排憂解難”的五項司法對策,包括保障高新企業,幫助企業解決問題;提前介入關停企業,妥善處理遺留問題;慎重審理“不可抗力”引起的合同不能履行糾紛;強調調解優先,有效平息紛爭以及慎重采取財產保全,“扶持、引導、幫助”困難企業渡過難關等具體措施。
針對一些私企老板棄企逃避債務所引發的群體性糾紛的傾向性問題,常州法院把握案情,認真分析,提出建議。今年7月底,金壇市人民法院立案受理了6起私企老板棄企逃避債務所引發的群體性糾紛后,常州中院高度重視,研究司法對策,并及時以審判動態的形式報送黨委、政府。市委書記批示要求相關部門研究預防、控制的辦法,保護好職工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穩定。
常州各級法院領導深入各類企業,現場解決各種涉法問題,為企業健康發展排憂解難。
為建立和完善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提高司法水平與效能的長效機制,常州法院建立健全了便民利民、涉訴信訪、案結事了、民意表達等“七項機制”,制定了破解案多人少矛盾、執行難、涉訴信訪、少數案件處理不公等“七大難題”的具體措施。如建立了立案、審理、執行三個環節的綠色訴訟通道,在法定期限內實行“快立案、快審理、快執行”;積極擴大簡易程序的適用范圍,除重大、疑難、復雜案件外,一般民事糾紛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提高審判效率;對符合法定條件申請財產保全、要求先予執行的,在24小時內作出裁定,及時采取措施,盡可能避免和減少當事人損失。
科技創新是經濟發展的強勁動力。圍繞市委、市政府科技創新的新目標、新任務,常州中院及時制定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著力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的若干意見》,進一步完善了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機制。今年以來,全市法院受理知識產權案件80件,訴訟標的額達571.19萬元,審結61件,結案率76.2%,其中調撤率達到81.9%。市委對此十分滿意,市委書記在批示中充分肯定了全市法院在營造良好司法環境方面所作出的努力。
(2008-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