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子?喻老》:“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細隙之煙焚。”韓非子可謂觀察敏銳,他能看到一個個“螻蟻之穴”、一縷縷“細隙之煙”帶來的無窮禍患。可以說韓非子為我們許多人解開了自己走向潰敗的不解之謎。

作為法官,當我們不經意間一次次接受當事人的小禮物、吃請的時候,我們會覺得無所謂。但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督撫張清恪卻說:“一絲一粒,我之名節;一厘一毫,民之脂膏。”他深知“防微杜漸”的道理,所以他拒收哪怕是親戚朋友送來的賀禮。西漢賈誼的“善不可謂小而無益,不善不可謂小而無傷”告訴我們善行雖小,積小可成大,最終成就自己的美德;惡行雖小,積小可成大,最終釀成自己的罪惡。現代的腐敗分子無不是從今天貪一點,明天占一點開始,越貪越大,越占越多,直至犯下貪污受賄的大罪。甚而,大多數貪官還不清楚自己是怎么走向犯罪的深淵的。因此,防微杜漸確實是一項亟待實施巨大的工程。

法官違法犯罪,大都是先在小節上自我放縱,認為吃一點、喝一點、拿一點、玩一點出不了大事,結果是小節不守、大節不保,從小錯釀成大錯,由吃喝玩樂到腐化墮落,最終滑多遠連自己都沒法預料。蘇軾《前赤壁賦》:“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給了我們深刻地提醒。“不慮于微,始成大患;不防于小,終虧大德。”很多法官的墮落就是從“不矜細行”中開始的。他們由起初的“送禮不要,請客不到”,逐漸“盛情難卻”地收受財物,進而發展到“來者不拒,習以為常”,最終滑進了腐敗的深淵。所以,實施“防微杜漸”這項工程已是刻不容緩了。它需要我們時刻保持高度警惕,有著堅定的立場,敢于面對親友的指責才能完成它。

我們應該從小事開始,從小節著眼。堅決堵住一個個“螻蟻之穴”,堅決撲滅一縷縷“細隙之煙”。每一個法官都應該從小節上加強自身修養,從思想上要強化“小節”意識,從細微末節做起,養成清廉的習慣,堅決筑牢“防微杜漸”這座最堅實的反腐堤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