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信訪 百訪不厭-記沛縣法院“十佳女法官”汪新瑤
作者:張沛生 常擁軍 朱迅翎 發布時間:2007-09-20 瀏覽次數:2939
汪新瑤同志從1996年調入告申庭分管信訪工作,一干就是十年。她充分發揮了主觀能動性,分析論證研究涉訴信訪工作的新情況、新問題、新趨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努力構筑沛縣法院“大信訪”的格局,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2003年初,為提高涉訴信訪案件的辦理質量和效率,規范信訪案件的辦理程序,充分發揮信訪工作的職能作用。汪新瑤隨其它庭室負責人一起,在院長黃學武的帶領下,赴沐陽、泰州、武進、無錫等法院參觀學習,在總結外地法院好的做法和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該院信訪工作實際連夜起草了《沛縣法院信訪案件流程管理規定》,對信訪案件的立案、分配、辦理、結案、監督等均做出明確的規定,將信訪案件與其他各類訴訟案件一樣納入流程管理,實現了信訪工作統一管理、分級負責、歸口辦理,從根本上改善和強化了該院的信訪工作。
十年的信訪工作生涯,她主動放棄了所有的休息天和節假日。特別是遇到重大政治活動、節假日期間,為了做好上訪案件的穩控工作,常常是晝夜加班加點。在她的工作日記里,沒有休一次探親假,所有節假日她都是奮戰在穩控、勸返的工作崗位上。今年6月,正值省、市開展信訪“百日百案”活動期間,家里打來急電,說是老父親病發住進了醫院。新瑤放下電話,心里一陣酸痛,她從哇聲墮地,父親就看著她長大,吃、穿、住、行,父親照顧得無微不至,父女之情,情深似海。此時,新瑤正交辦的一件上訪案件,她實在抽不出時間,只能通過電話詢問了解父親的病情。開明的父親了解女兒的心情,在電話里總是說:“你忙吧,等忙完再回家看我。其實父親的心情女兒何嘗不能讀懂?他是多么希望女兒能陪伴在自己身邊,女兒又何嘗不是如此呢?但忠孝不能兩全,她把愛獻給了信訪,把時間放在她熱愛的審判事業上了。2005年“十一”期間,正值全運會在寧召開,為了確保全運會期間及國慶、中秋兩大節日,南京、北京的安全和穩定,信訪工作人員又忙開了。老上訪戶劉念禮已上訪40多年,被當地村民稱之為“老誥命!”當晚,汪新瑤突然接到電話,反映劉念禮于昨晚12點發現離家不知去向,新瑤放下電話一看正是凌晨3點鐘,她已經沒有了睡意,立即布置穩控車輛和人員,組織責任部門和責任人迅速出警,趕到車站、路口圍追堵截,并迅速向有關領導和部門通報了情況,她本人也帶領一隊人馬立即趕往徐州,找遍了火車站、汽車站、市中院和信訪局等各個地方,直至中午11時張終于在中級法院的信訪室找到了他,并馬上將其勸返。當她將劉念禮送到家安頓好后,已是下午的3點鐘,這時她才想起來從早晨3點已忙了整整12個小時,兩頓飯沒有吃了。她又累又餓,加上精神高度緊張,兩腿一軟,攤坐在那里再也沒有力氣站起來了。有人勸她:干了這么多年信訪太不容易了,找找領導換個工作,別再干這出力不討好的活了。她總是淡淡一笑,說:信訪也是法院審判工作的一部分,總得有人干,如果大家都不愿意干信訪怎么辦,我干的時間長,也覺得習慣了,再苦再累心也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