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有雙刃當慎權
作者:張尊敬 發布時間:2007-07-17 瀏覽次數:2957
所謂慎權,就是慎用自己手中的權力。因為就權力的特性來說,它充滿著“悖論”??政治學者稱之為“權力悖論”,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權力是一把雙刃劍”。當它用來為人民服務的時候,就能造福人民、造福社會,而一旦用來為個人謀利的時候,它又會禍害百姓,危害國家。換句話說,權力,可以使人書寫出光輝的篇章,也可以把人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這里的關鍵,就是看一個人如何正確地使用權力。對此,鄧小平同志曾多次告誡說:“我們拿到這個權力以后,就要謹慎。”黨的優秀干部鄭培民、范匡夫對此也有深刻的認識。鄭培民說:“權力是把‘雙刃劍’,要警惕權力本身對掌權者的腐蝕。”范匡夫也說:“權力是把‘雙刃劍’,它能使人高尚,也能使人墮落;能成就一個人,也能毀掉一個人”可見,謹慎用權,對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來說,十分重要。要謹慎用權,首先要搞清楚自己掌握的權力是從哪里來的。如果這點都沒有搞清楚,一切就無從談起。
毛澤東同志說:“我們的權力是誰給的?是人民給的。”鄧小平同志也曾明確指出:“領導干部手中的權力說到底都是人民賦予。”這就揭示出了無產階級權力觀的深層本質,即我們掌握的權力來自于人民,必須服務于人民。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才能自覺地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擺在第一位,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利益,也才能自覺做到謹慎用權,使權力的行使始終沿著為人民服務和受人民約束的健康軌道運行。
自覺做到慎權。就要時刻牢記,權力意味著責任和義務。你掌握了一定的權力,實際上也就承擔了相應的責任,權力越大,責任越重。生前擔任呼和浩特市委書記的牛玉儒,當別人勸他“何必拼命,遭受大累”時,曾動情地說:“當官,不就是要多做些事嘛!”是的,作為黨的領導干部,就要始終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讓權力帶給人民和社會以福祉。在這方面,我們黨已經涌現出了無數為了人民的利益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優秀干部。焦裕祿、孔繁森、鄭培民、牛玉儒、任長霞……,這一個個閃光的名字,就是悉心為民的光輝榜樣。當然,當我們為人民作出了貢獻,人民也會給予真情贊頌和紀念。被稱為“用生命播灑黨的陽光”的好支書郭秀明,去世后,村民們哭成一片,不到500人的小山村,竟然來了600多人為他送行。事后,全村人還湊錢為他在村頭立下了《功德碑》。這就是“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最生動的詮釋、體現,以及獲得的回報。
說到這里,就要說到“硬幣”的另一面,那就是,權力,又具有強烈的顛覆和腐蝕作用。著名學者龍應臺說:“細究之下,權力很可怕,它可以興邦,可以覆邦。”這是從宏觀上說的,如果從微觀上說,以權謀私,到頭來就會傷及自身。對這一點,巨貪李真后來有了“清醒認識”,他說:“那威力無比的權力是一把閃著寒光的雙刃劍。”可惜,他明白這個道理太晚了。是的,如果把權力當成謀私的工具,結局必然是弄權自傷。一個最淺顯的道理是,賄隨權集。只要你握有權柄,一些不法分子就會千方百計地“收買”你,權力越大,越容易成為“糖衣炮彈”進攻的目標。從這個意義上說,權力越大,風險也就越大。杭州海關原關長耿永樣就曾自我反省說:“領導干部在位的時候,就像坐在刀尖上,放在火海上烤。”這話確實道出了權力的“可怕”之處。的確,領導干部在如何用權、如何過好權力關這些重大原則問題上必須時刻保持清醒頭腦,如果心存雜念,利欲熏心,就會恣意弄權,最后,走向反面。因此就像有些同志所說的“黨員領導干部……如果把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當作自己謀利的工具就會身敗名裂”這一論斷,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
要做到慎權,還要樹立自覺接受監督的意識。有位哲人說過:“腐敗是附在權力上的咒語。”這話的意思就是說,腐敗和權力是相伴相生的,權力有天生的腐蝕性,如果不受監督,就會腐敗。英國阿克頓勛爵更是說“權力導致腐敗,絕對的權力絕對導致腐敗”。這在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監督的本質是愛護。一名領導干部,如果有組織和群眾時刻盯著,就能夠時時起到提醒和警戒的作用,促使我們謹慎用權。當然,作為領導干部,在運用權力時則一定要有如履薄冰、似臨深淵之感,自覺做到警鐘長鳴,牢記宗旨,清正廉潔,永葆共產黨人的本色。
如何對待權力,說到底,就是一個如何樹立正確的權力觀的問題。共產黨人權力觀的根本就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我們的黨員領導干部,只有解決好權力觀的問題,才能真正解決好為人民掌好權、用好權這個問題,自覺地以人民利益為最高利益,用人民賦予的權力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