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成就大事 細節鑄就輝煌-讀《細節決定成敗》有感
作者:向?S之 發布時間:2009-11-19 瀏覽次數:1501
同事為他剛剛降生的小子取名“呂一塵”,寓意萬事萬物皆由“一塵”而來。“一塵”,容易忽視卻不得忽視,重視“一塵”,能夠成就萬物,忽略“一塵”,也能毀滅萬物。不禁想到一句至理明言: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看你如何看待這“水”。
我愛讀書,值揚州法院“業務大學習大競賽大提高”活動開展之際,有幸拜讀了
作為一名法院人,應該以“公正司法、一心為民”為己任,如何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如何讓“司法為民”由一句承諾轉化為實際行動,就需要我們抓細節,摳細節,從細節做起。最高人民法院今年的工作報告在這方面給我們做了一個榜樣,讓人耳目一新的報告改變了以往刑事、民事、行政、執行等審判業務分題的模式,從受案數前所未有、應對金融危機、司法服務“三農”、維護國家安全、應對突發事件、清理執行積案、整頓司法作風、公布“五個嚴禁”等八個方面入手,每一個細節無不彰顯人民法院當前的工作主題??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
前段時間,我所在的寶應法院收到一封泰州市海陵區趙某寄來的感謝信,其原系寶應人,30年前在家鄉醫院做節育手術時,一根手術縫合針留在了體內,直到去年才發現,通過手術解除了她30年的痛苦。今年元月,趙某在與家鄉醫院及鎮政府協商不成的情況下,將他們推上了被告席。經我院審理協調,最終被告一次性賠償趙某10萬元。趙某在感謝信中訴說了她的三點感動:一是法官的公正,法官為一個身在異鄉的弱女子主持公道,而沒有官官相護;二是法官的耐心,兩次庭審中被告均明確表示拒絕調解,但法官并未放棄,深入事故醫院做了大量的調查了解,多方面做醫院及鎮政府的工作,終于使雙方達成一致意見;三是法官的廉潔,法官冒酷暑到泰州等地調查取證,從開始到結束,從未喝過趙某一碗水,并多次婉拒了她的盛情宴請。這三點是法官本應做到的小事,然而就是因為這三個細節,感動了當事人。
我經常看到一些同事在裁判文書寫好后把判決金額算了又算,數了又數,雖然只是一個小細節,卻是一個好習慣,少寫一個“0”,就會有10倍的誤差。還有的同事,在堅持紙張正反面打印的同時,對一些只用了一面的廢紙,仍將反面用來打草稿,做記錄。這些細節,折射出一名法官的嚴謹和節約。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一個連故鄉窗前梅花都要詢問的人,他的思鄉之情是何等的濃烈。同樣,連一個弱女子的疾苦都放在心上,走醫院,訪政府,不喝群眾一碗水的法官,對裁判文書精摳細節,來回數算的法官,連一張紙都舍不得浪費的法官,這樣的人做事,我們還有什么不放心的呢?人民群眾的要求其實很簡單,只要我們從小事做起,只要我們恪守執法的程序,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其實感動無處不在,成功無處不在。
正所謂“梧桐一葉而天下知秋”,細節的本質其實不在那一兩次走訪,不在那一兩碗水,不在那一兩個數字,也不在那一兩張紙上。就個人而言,我們從細節上看到的是一個人優良的道德情操、文化修養、心理素質、人生態度;就機關和國家而論,我們從細節上看到的則是機關的職業形象、國家的興盛安康。
當聲稱“愿死不降”的洪承疇連忙撣落掉在衣服上的塵土的時候,孝莊就知道這個人要降了;當號稱“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將炮筒當作晾衣架的時候,日本人同樣也知道清朝已經敗了。
由此可見,細節決定了我們做人做事的成敗。小事成就大事,細節鑄就輝煌,愿這樣的細節在我們的工作生活中越來越多,并慢慢地成為一種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