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因道路交通事故引發的損害賠償案件數量明顯增多,2008年以來亭湖法院共受理因交通事故引發的民事賠償案件1164件,占到民事賠償類案件的60%以上,并呈逐年上升的趨勢。為此,亭湖法院開展專門調研,以期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

一、道路事故案件的特點

1、訴訟標的逐步增大。2008年以來審結的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類案件總訴訟標的達10167萬余元。

2、案件事發地點較為集中。此類案件較多集中在人口多、交通發達的市區主要街道、開發區范圍及高速公路境內,而人口較少、交通相對落后的鄉村則該類案件數相對較少。

3、案件當事人中多有保險公司為被告。肇事車多為被保險車輛,因此賠償案件中多涉及到保險公司。

二、發生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

1、行駛人的個人因素。大多數人在交通活動中都會自覺遵守交通規則,注意道路口的交通標志和信號燈。但還有少數人在平時的行駛中還存在著私闖紅綠燈、搶行,過馬路時直接橫穿、斜穿的不良行為,導致在正常行駛中的機動車躲閃不及,由此引發交通事故。

2、道路方面的原因。某些道路由于本身的設施條件及交通環境的因素,車道比較狹窄,道路上沒有設立中央分隔帶和路邊兩側護攔,機動車、非機動車與行人的行駛道不明顯,極易發生交通事故。

3、機動車駕駛方面的原因。在高速公路境內發生這類事故的數量較多,原因主要是機動車駕駛員交通安全意識不強,行為中缺乏謹慎性、規范性,未能按交通法的規定行車。

三、建議采取的對策

1、廣泛宣傳,提高全體公民的交通安全意識。交通管理部門大力宣傳交通安全法規,提高全體公民的交通安全意識,規范行駛人的交通行為。將交通安全意識融入到人們的思維中去,使之在交通活動中養成自覺遵守交通法規的良好行為習慣,將預防交通事故的發生,視為自己的責任和義務。交通管理部門和有關媒介采用案例報道、公益廣告、互聯網乃至手機短信等多種方式給大家灌輸交通安全的觀念和意識及違反交通法規的危害性;經常性地在村民(居民)區開展交通安全宣傳活動;加強與學校的配合,加大對學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力度。讓所有交通參與者自身真正認識到遵守交通法規的重要性,切實提高安全意識,從而有效地預防、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

2、加強車輛管理。提高對車輛的安全性檢查。相關部門要加強對各類車輛生產廠家的資質審查力度,嚴抓車輛出廠前的技術狀況審核關,嚴禁不符合安全運行條件的車輛流入到社會;加大對制假、造假、拼裝、改裝車輛廠家及窩點的打擊和取締力度,嚴禁假冒偽劣車輛以假充真流入到社會;車輛管理部門要嚴格車輛的安檢關和監控力度,堅決杜絕不合格的、報廢的車輛在道路上行駛,防止“問題車”造成交通事故。

3、規范對道路的管理。加強道路交通管理,優化道路交通安全環境。公路管理部門應加大對各類危險路段和事故多發地段的維修整改力度,確保每條通行車輛的道路平坦、暢通,無危及安全行車的隱患;根據不同道路的狀況,規范設置指路標志、警示牌和交通標線,對有損壞的交通設施應及時修補。確保道路設施齊全有效,清晰明亮,為行駛人提供安全、便利的服務指南;在村民(居民)區附近的道路及路口多設置注意行人標志,對有條件的道路建立人行過街天橋,防止因行人、非機動車橫穿、斜插車道所造成的危險。加大對各類道路及城市街道路障的排查整改力度,對占道堆物作業、擺攤設點等各類違章現象及時發現和取締,保障道路安全通行無阻塞;加大對道路監控的力度,對不符合機動車輛安全運行的路段和道路要及時排查、統計、上報并予以封閉,不留安全隱患。力爭做到及時發現、及時整改到位,為構建和諧社會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