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我到縣法院時,被分配到刑庭做書記員,跟著宋香忠庭長復查案件。宋庭長是個撥亂反正后重回法院的老“政法”,生活的波折沒有動搖他的信念和追求,他每天總是很早就來到辦公室。緊鎖著眉頭,翻閱卷宗、做筆錄,一雙眼睛充滿了疑問。為了當事人申訴中的一個疑點,五十多歲的他和我一遍遍騎著自行車到五、六十里路以外的案發地調查核實。他對案件事實高度負責、不放過任何細微之處的認真和執著精神,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改革開放初期,我們縣法院的法官有很多是從部隊轉業到地方的干部。歡墩法庭的老王庭長剛到法庭開始辦案時,遇到當事人起訴的糾紛,總是先記在小本子上,然后騎著自行車到院里向業務庭和分管院長匯報,再回庭調解或判決。最高法院創辦的“業大”教育象灑向大地的甘霖,使從未得到系統法律培訓的軍隊轉業干部們如饑似渴地惡補起先天的缺憾。在他們中間,墩尚法庭李家勝庭長尤為刻苦和勤奮,他的學習成績經常超過一些高中畢業的年輕人。長期基層工作的審判積累和生活經驗使他對轄區的各類訴訟糾紛有著自己更深層次的認識,他十分熟悉和了解轄區內的鄉土人情、風俗習慣,對不同案件當事人的不同心理把握得也非常準確。他體諒、理解當事人,善于把司法審判的法律規范程序和有效解決當事人矛盾糾紛的方法、形式有機結合在一起,入情入理調解,耐心細致疏導,使一觸即發的矛盾得到緩解,化干戈為玉帛。他審理的案件調多判少、執行少,定紛止爭,案結事了的辦案效果突出。他辦案細致、規范,一絲不茍,他整理的案件卷宗訴訟材料齊全,各種筆錄工整清晰,成為年輕法官的范本;他的一起離婚案件的庭審觀摩,讓下來檢查驗收全省十佳法庭的行家里手們也贊嘆道:就是庭審直播也沒得說!從他的身上,我感受到一種樸實、一種堅韌、一種馬錫武辦案的風范。

如今,宋庭長、李庭長等一大批老法官們都已經退休了,我也由普通書記員成為一名高級法官。接過老法官們手中的接力棒,傳承老法官們的敬業精神,我和同事們直面社會變革期各類案件激增、矛盾紛繁復雜、糾紛極易激化的挑戰和考驗,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忠實履行人民法官的神圣職責,在推進法治化的坎坷道路上奮力前行。

幾度風雨,幾度春秋,當司法學校科班專業的畢業生開始分配進法院,當《法官法》頒布實施、任命的法官必須通過國家司法考試、必須經過預備法官任職培訓,國家法官的職業化進入到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當年和我在法庭騎著自行車辦案的書記員小曹,現在早已是法庭庭長了,小柏、小徐等一批充滿活力和才華、蓬勃向上的年輕法官,略顯單薄的肩膀也擔綱起審判重任,在他們身后又有好多后起之秀脫穎而出;楊波、青春、小謝、慶太這些我們基層法院的優秀法官因為工作成績突出、經過遴選已分別成為省高級法院和市中級法院的法官。他們有很多人經過在職進修取得了法律碩士研究生的學位證書,他們的調研成果在國家人文社科核心期刊上發表、在最高法院的學術研討會上摘金奪銀??????

也許,明天我也要脫下法袍,象老法官們一樣離開傾注了忠誠和心血的審判崗位,但我會為自己所從事的職業而感到驕傲和自豪;為我們這一代法官恪盡職守、不辱使命,堅定不移地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而感到欣慰;我更為我們法院擁有一大批奮發有為、矢志不渝的年輕法官而對未來充滿無限的希望。伴隨著祖國前進的步伐,我們的法官一定能夠書寫審判事業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