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斷、巧理“家務事”-記江蘇省大豐市南陽人民法庭
作者:董正遠 發布時間:2009-09-08 瀏覽次數:2404
在世界麋鹿的故鄉,有一群善斷、巧理“家務事”的熱心人,他們心系百姓。通過腳踏實地排解各式各樣的社會矛盾和紛爭,為訴訟當事人解決了一個個實實在在的困難和問題,讓打官司的當事人雙方微笑。從中演繹出一個個情真意切的司法為民的動人故事。他們就是江蘇省大豐市南陽人民法庭的法官們。
短信QQ消除母子心結
今年6月10日,家住南陽鎮某村72歲的李某因兒子拒絕支付其生活費到南陽法庭起訴。事情是這樣子的,2005年,李某丈夫去世后,她一直與兒子生活在一起。后來由于李某再婚,兒子與其產生矛盾并外出打工一直未曾聯系,以致她的生活費失去了來源。
該庭庭長秦鋼聽后當即安排法官替老人擬寫訴狀,并馬上立案、受理。這本是一起普通的贍養糾紛案,可是由于被告在外地打工,幾次電話都聯系不上。怎么辦?
該庭法官自有妙招。他們給被告發短信息,告知他訴訟內容、支付贍養費金額。被告很快回了短信。一來一往中,法官做通了他的思想工作,最后他同意支付母親生活費。
在辦案過程中,法官經常會碰到當事人在外地,不好聯系的情況。為了保護當事人的權益,對一些涉農移民糾紛案件,該庭法官不局限于場所進行調解,采用靈活電話調解、上門調解、網絡QQ調解等多種方式。
圓桌調解婆媳矛盾
促使夫妻團團圓圓
該庭在審理涉及婚姻家庭等“家務事”的案件過程中,始終做到調處一案回訪一案,把矛盾解決在基層,消除不穩定因素,確保訴至法庭的案件無一矛盾激化。
今年8月6日,該庭受理了原告萬某與被告王某扶養糾紛案。原告的法定代理人起訴稱,原告患有精神分裂癥,被告借此將原告趕回娘家,并且拒不支付原告的生活費和醫藥費,致使原告病情加重,為此請求法院判令被告履行夫妻扶養義務,承擔原告醫療費用4500元,并將原告接回家照顧。
接到此案后,該庭的法官們認為這是一起典型的丈夫對妻子不盡扶養義務,并有遺棄行為的案件,應當及時處理。為防止事態惡化,法官們深入當事人所在地調查了解案情,召集當事人并邀請村委會參與調解工作,并告知被告其行為的違法性,法律的威嚴加上法官耐心細致的工作,被告王某最終主動向承辦法官承認了錯誤,如數交清原告的醫療費,并將原告接回家中共同生活。該庭在回訪此案時,了解到原、被告已和好如初,原告的精神狀態也有所恢復,夫妻倆感情和好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