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是國家的希望,他們正處于人生的起點,應該有一個美好的開端,因此,未成年人犯罪現(xiàn)象的發(fā)生是一個讓人痛心的問題,未成年人尚未成熟,本應是一片凈土,但卻因種種不良因素的影響而籠罩上邪惡的陰影。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些未成年人是無辜的,因為他們無法選擇自身所在的環(huán)境。筆者認為在未成年人犯罪的預防上社會各界均應積極的負起自己的責任,保證這些未成年人健康成長。而流動人口具有其特殊性,其在流出地的時間較短,絕大部分時間待在流入地,因此,流入地社會各界應對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負起責任。筆者認為應從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預防流動未成年人犯罪的發(fā)生。

一、宏觀上,政府、學校應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教育和保護

1、政府應加大對經濟相對落后地區(qū)的教育投入,以提高未成年人的整體教育水平。

在前文犯罪的特點中提到,流動未成年人犯罪者的整體文化程度偏低,普遍低于本地未成年犯罪者。這一現(xiàn)象的發(fā)生與政府教育投入不足,教育發(fā)展不平衡,家庭教育負擔過重有很大關系。政府教育投入不足,則教育的費用很大部分由家庭來承擔,而對于一些貧困的家庭而言,這筆費用則是很大的負擔,負擔過重上不起學,只能輟學回家,一方面,這些輟學回家的未成年人在社會上閑混,給社會治安的穩(wěn)定造成潛在的威脅,同時也加劇了地區(qū)教育的差距。教育是國家之本,教育的投入比例體現(xiàn)一國對教育的重視程度。我國教育投入較低已被聯(lián)合國多次批評,筆者認為應引起政府的足夠重視。在預防、減少流動未成年人犯罪問題上,政府應加大對經濟相對落后地區(qū)的教育投入,從而減輕其家庭教育負擔,縮小教育地區(qū)差異,提高未成年人的整體教育水平。

2、學校應走出教育誤區(qū),進行教育體制改革。

(1) 學校應給予成績差的學生更多的關心,而非一味追求升學率對其責罵,甚至責令退學。學生成績好是其學習能力的一種體現(xiàn),但成績差并不意味著其能力一定差,可能因為頑皮不想學習或是受到其他不良因素的影響而不愿學習,對成績好的學生應鼓勵其繼續(xù)保持,對成績相對落后的學生應給予更多的關注,多與其溝通、交流,找出其落后的原因所在,幫助其樹立學習的信心,向好的方面引導。相反,一味的責罵只會使其產生逆反心理、抵制心理,給其心理上留下陰影,而且一旦被責令退學,在社會上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上述心理則極易發(fā)展成為犯罪心理。據筆者了解,在流動未成年犯罪者中,有不少是因為在校成績不好被老師責罵或被責令退學的。

(2) 學校應加強思想道德教育。盡管學校里均開設了思想道德課,但學校一味追求升學率,片面重視知識教育,導致這門副課事實上被所謂的主課擠掉,根本沒有老師上課,思想道德教育成為一片空白,且老師的言傳身教對學生也有很大的影響,尤其是對未成年人,給他們造成誤導,認為學習成績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都無所謂。無數事例表明,許多人之所以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常常是因為道德素質低下,從違反道德規(guī)范開始,逐漸發(fā)展起來的。因此,學校在注重知識教育的同時,應切實落實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道德觀,提高其整體素質,增強其對不良因素的抵制力,從而更好地預防犯罪。

 (3) 學校應加強法制教育。在我國現(xiàn)有的教育體制下,小學和中學階段的法制教育是缺失的,只有到大學才開設法律基礎課程。筆者認為在小學階段即開設法律課程是很有必要的。在小學階段,小學生對于善、惡已有一定的認識,但并不是很明確、穩(wěn)定,極易受不良因素影響,因此,在這一階段即開始對其進行法制教育可以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分清善與惡,明確哪些是違法行為,從小便樹立起守法意識,幫助其抵制不良因素影響。而在流動未成年犯罪者中,文盲非常少,基本上都接受過小學教育,從小學開始便進行法制教育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法律觀念,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犯罪的發(fā)生。因此,學校應從小學階段開始便進行法制教育,充分發(fā)揮法律的一般預防的作用。

二、微觀上,流入地各部門應加強對流動未成年人的管理

預防流動未成年人犯罪還要做好微觀上的工作,宏觀上的預防措施不可能在短期內得以實現(xiàn),而且制度上的問題需要政府出臺相應政策予以解決,因此,加強流入地各部門對流動未成年人的有效管理才是預防犯罪的重要方面,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和現(xiàn)實意義。筆者參照康樹華著的《當代中國犯罪主體》第五章第五節(jié)治理流動人口犯罪的對策中的部分內容提出如下措施:

1、出租房屋實行“旅館式”管理

流動人口進入大城市打工以出租房屋為其主要住所地,由于出租房管理欠缺,導致流入地對流動人口的失控,對了解流動人口的情況及預防其犯罪很不利。揚州市公安局率先將“旅館式”管理這一特種行業(yè)管理形式移植、發(fā)展到流動人口和私房出租戶管理上來,管理的主要形式有四個“一”:一塊牌,由出租戶戶主向派出所提出書面申請,派出所審核批準發(fā)給一塊“房屋出租戶”的牌;一本“房屋出租戶,承租人員登記薄”;一份責任保證書,由出租人向公安派出所簽訂治安責任保證書;一套管理制度包括房屋出租審批制度、私房出租戶登記制度、信息上報制度、檢查監(jiān)督制度等。這一做法收到了很好效果。

“旅館式”管理很值得借鑒,這一做法可以加強流入地社會對流動人口的控制與管理,幫助流入地社會了解流動人口的情況。筆者認為房屋出租戶、承租人員的登記信息還應交一份給社區(qū)管理機構,社區(qū)管理機構將本社區(qū)內的所有流動人口的個人信息登記存檔,對其中的流動未成年人進行專門管理。這樣,流動未成年人的情況則在公安、社區(qū)的控制之下,而其他相關部門只要到公安機關調取登記資料,也就掌握了流動人口的情況。

2、為其成立專門的培訓組織的職業(yè)介紹機構

“旅館式”管理僅僅獲得了流動未成年人的情況,這只是預防其犯罪的一個前提條件。未成年人到大城市的主要目的是打工賺錢,因此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是找工作,找工作則又需要有一定的技術,而未成年人年齡小,缺乏生存技能。針對這一問題,流入地應當根據當地經濟發(fā)展的需要為其成立專門的培訓組織,加強對這些未成年人的技能培訓。如1995年初,在勞動局和遼寧師范大學成人教育學院的大力配合下,由大連市公安機關牽頭,成立了“大連市暫住人口培訓中心”。未成年人經培訓以后則由職業(yè)介紹機構介紹其到相應的企業(yè)工作。這里有一點必須注意,我國勞動法規(guī)定用人單位不得雇傭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而對未成年工(即已滿十六周歲未滿十八周歲)應予以特殊保護,因此,培訓組織和職業(yè)介紹機構必須充分考慮這一問題,充分落實法律的規(guī)定,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培訓組織和職介機構應本著服務的宗旨,積極地為這些未成年人服務,而不是戴著有色眼鏡對他們進行歧視,態(tài)度不好。社區(qū)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也要起到積極的作用,表現(xiàn)在社區(qū)在獲得該區(qū)內流動未成年人的信息以后,應及時為這些流動人口聯(lián)系培訓機構和職介機構,因為這些未成年人初來乍到,對城市非常陌生,自己聯(lián)系有一定的困難,而由社區(qū)聯(lián)系也體現(xiàn)了社區(qū)對這些未成年人的關懷,使其一到城市便可以感受到社區(qū)的溫暖。未成年人只有學到一技之長,順利地找到工作,成為流入地社會中的積極的一分子,才會產生城市的歸屬感,從而減少犯罪的發(fā)生。

3、加強社區(qū)對流動未成年人的監(jiān)管

一般情況下,家庭應對未成年人的監(jiān)管負主要責任,但未成年人來到大城市,脫離了家庭的監(jiān)管,而未成年人是一個特殊的年齡段,他們雖然正步入成熟,但尚未成熟,是非觀尚未確立,因此,需要有人對其進行正確的教育和引導,在這種情況下,社區(qū)則應肩負起教育和管理的職責,填補這些未成年人家庭監(jiān)管的空缺。社區(qū)的監(jiān)管應當是全方位的,首先,社區(qū)應對本區(qū)內所有流動未成年人的情況有全面的了解,這一點,“旅館式”管理可以幫助解決,在全面了解的基礎上則要開展各項活動對未成年人進行教育,如關于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特點的介紹,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使其更進一步了解自己,增強其道德觀、法律意識,了解自己所享有的權利,充分認識違法犯罪行為的有害性,增強抵御不良因素的能力。社區(qū)可以采取定期組織活動的方式對其進行教育,平時應該不定期的找其談心,了解其近期的情況,對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予以及時解決。還可以在社區(qū)的海報欄內設未成年人專欄,引起全社區(qū)對未成年人的關注,尤其是流動未成年人。社區(qū)的管理人員在工作中若遇到有流動未成年人進入黑網吧的,一方面應對未成年人加強教育,另一方面,可以向公安機關舉報,嚴肅查處那些黑網吧,凈化未成年人成長的環(huán)境??傊?,社區(qū)在預防流動未成年人犯罪問題上可以起到非常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