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愛石頭,源于丈夫的影響。

丈夫好篆刻。戀愛時,常見他拿著塊或方或長或圓的小小石頭下功夫,好奇心,加上也為了增加點這方面的共同語言,就問這問那的,他也實在,難得逛街,就帶著我在那些“軒”、“堂”、“齋”流連,漸漸也知道了青田、壽山、昌化、巴林等篆刻的石材,也知道了不是什么石頭都能用于篆刻的。后來出差在外看見印石,也會買上幾塊,拿回去邀功,丈夫很挑剔,什么有裂紋、有石渣、石皮太厚、石頭太嫩等等,把我精心挑選來的石頭說得一無是處,但難得的,他也會對某塊石頭肯定一二,也就在他的批評與肯定中,我對石頭越來越有了興趣,進而喜愛上了它。

一旦喜愛上一樣東西,對這樣東西就會多一份關注,外出參觀、游玩,看見石頭,就會駐足,首先判斷它的品種,再看它的形狀、花紋,原以為懂些靈壁、長江、大化、嶗山綠石之類的石頭已經不錯,可看得多了,越覺得自己的孤陋寡聞,很多石頭只知道它漂亮,但不知其芳名,帶著問題上網百度一下,文字加照片,說得清清楚楚,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嘆,為自己又增加了點這方面的知識竊喜。時不時的,會從腰包里掏出真金白銀購置一些石頭,或置于客廳,或放于書房,或棲于辦公室,忙時掃上兩眼,閑來細細把玩,心也就靜了下來。

喜愛上一樣東西,往往有占有它的沖動。近年來石頭也成了炒的對象,價格越來越高,如我等工薪之輩,對好石頭只能飽飽眼福而已。飽了眼福的同時,內心也受著煎熬,喜歡它,又因為囊中羞澀得不到它,只能多看幾眼,許多的惆悵。

好石頭買不起,裝潢考究的賣石頭的門店是不敢去的,那就到擺攤的地方去轉轉,看似閑庭信步,其實眼光聚焦,希望花小錢買到好東西,撿個漏。

路過一地攤,有塊灰色的石頭,不大,內藏花紋,蹲下細看,竊喜:一塊菊龍化石,4億年前的水生生物化作了石頭。假裝不感興趣,看旁邊的石頭,跟店主侃價,順便問問菊龍的價格,要價太高,走人,義無反顧的樣子,次日再去轉轉,見石頭還在,在老板面前不再看它、提它,老板主動湊上來,很勉強的跟老板講價,一塊石頭多少錢,那塊灰石頭搭進去共多少錢,價錢比昨天落下一大截,成交,老板將2塊石頭送上車,說了句我最愛聽的話“你懂石頭”。

擁有一塊石頭,說明這人跟這塊石頭有緣,靜下心來,透過它的紋路,能想向它的不易,或風霜雨雪,或巨浪沖擊,或巖漿蕩滌,少則幾萬,多則數(shù)億年,才幻化成今天的形,個體的生命與之比較,倒顯得淺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