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好友蓓蓓在賽珍珠紀念館見面時,忽然間就想到“溫潤如玉”這個詞,感覺她本應該就是這個老宅子里的人兒。玉是養人的,而環境似乎更養人,玉的光芒凜于內而非形于外,用佛家的一個詞形容叫圓融。自從蓓蓓被委以重任,擔當起賽珍珠紀念館負責人后,雍容自若的神采,豁達瀟灑的風度,不鋒芒,不張揚的生命狀態在這里呈現出一種成熟的圓潤。她佩帶著一塊羊脂玉墜,語氣緩緩地請我進去參觀,娓娓道來紀念館里的故事。這座磚木結構的二層樓宇,占地面積約400平方米,坐落在鎮江潤州山路一片綠蔭之中,樓上下均有客廳和臥室,中西合璧的布置和裝飾。室內陳列著賽珍珠的著作、資料、物品及友好交往的展品。據史料記載,賽珍珠(1892?1973)在美國出生3個月后即被身為傳教士的雙親帶到中國,在鎮江度過了童年、少年、青年時代。賽珍珠前后在中國生活了近40年,她把中文稱為“第一語言”,把鎮江稱為“中國故鄉”。才華橫溢的她,一生創作了115部作品,是世界上最多產的作家之一,1938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是“對中國農民生活史詩般的描述”,得獎作品有《大地三部曲》、《異邦客》、《東風西風》等,主要描寫20世紀30年代中國人的生活。美國前總統尼克松在賽珍珠葬禮的悼詞中稱她是“一座溝通東西方文明的人橋。” 1998年美國前總統布什訪問中國時告訴中國朋友:“我當初對中國的了解,以至后來對中國產生愛慕之情,就是受賽珍珠的影響,是從讀她的小說開始的。”…… 賽珍珠真是個天使,她把友誼、憐憫、感恩帶給了中美人民,帶給了每一個紀念她的人。

屋外光線充足,空氣中彌漫著清香。口渴了,我們搬把絲絨椅子坐在陽臺上喝茶,紫砂壺孕育著烏龍茶香,布滿青苔的磚石護欄上,一溜擺放著各種精致的盆景,文竹、杜鵑、海棠、瑞香. 山茶…….傍晚的太陽含著金光,照在地上美侖美煥,幽靜的庭院不時傳來幾聲鳥鳴,鵝卵石鋪就的走廊透出一種超脫和幽雅。此刻,人與自然都沉醉了,腦海中浮現出一種景象: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