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樣光輝照法魂
作者:梁文文 發布時間:2012-03-07 瀏覽次數:1134
她常說,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不良的少年,只有不幸的少年;她常想,在審判中注重青少年權益維護就等于給失足孩子一個重生的機會;她一直在做,以女性特有的敏銳與細致,用精湛的專業知識將過手的案件鑄成一件件“鐵案”、“精品案”,用無疆大愛為迷途的孩子點亮人生的明燈。2011年6月,吳江市法院少年綜合審判庭庭長倪曉紅被吳江市委評為優秀共產黨員,表彰大會的宣傳片中,記者并未看到一名法官的威嚴,相反,更多呈現在眼前的是一位女性博愛的情懷。
曾經有一位服刑犯在給倪曉紅的信中寫道:“紅姐,你的一番話讓我重拾生活的信心。”來信者是一位因聚眾斗毆被判刑的青年,一次次沖動引來接二連三的牢獄之災。監獄中枯燥艱苦的生活讓他萌生對未來的迷茫與苦悶,無處宣泄。這時,年輕人想到了那位在法庭上對她諄諄教誨的女法官,那位在宣判過后仍以慈母般的溫柔給他力量的倪曉紅法官。于是他給倪曉紅寫了一封信,抒發自己內心無限的惆悵與悔意。倪曉紅接到信仔細閱讀后心情沉重,她看到了一個年輕人重頭再來過的渴望,也感受到他身處困境的彷徨與無助。思索再三,她提起筆:“每一個人都有年輕的時候,在某些特定環境下產生一些焦躁的情緒也在所難免。但是,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和閱歷的豐富,我們應該從過往的經歷,尤其是挫折中學會反省……”像一位知心的大姐,倪曉紅用樸實的語言將人生的真諦和生活的動力傳達給這個迷途知返的青年。第二次來信時,年輕人擁有了對未來更多的憧憬,倪曉紅難以表達自己內心的喜悅,她在回信中祝福這位年輕人,因為她心里知道,對美好生活的渴望將助他走出陰霾,走向新的開始。
吳江平望鎮上的蘇州億強冶金原料有限公司是蘇州首家“陽光家園”青少年觀護幫教基地。去年10月,那里迎來了首個未成年矯正對象。1994年出生的小陳來自一個外來務工人員的家庭,家境清寒讓他過早踏上社會;思想單純、法律意識淡薄又讓他因為輕信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最終因盜竊被法院判刑。宣判后,倪曉紅找到小陳和他的家人進行了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她發現,眼前這個瘦小的孩子其實十分內向,他的眼中充滿了愧疚和驚恐。“應該給他一個機會”,在確定了想法后,倪曉紅與團市委、平望鎮司法所等部門進行了聯系,最終確定小陳為入駐“陽光家園”青少年觀護幫教基地的首個矯正對象。在與公司簽訂勞動合同的那一天,倪曉紅對小陳說:“好好工作,好好生活,有任何困難都可以和我聯系。”小陳難掩激動的淚水,他表示一定不辜負法官的期望。再次看到小陳已經是三個月后,倪曉紅親切地摟著男孩的肩膀噓寒問暖,而男孩也已不再如初次見面時那般靦腆、局促,燦爛的笑容持續在整個探望過程中,他介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現狀,稚氣未失的他把對生活的熱愛毫無保留地呈現在倪曉紅面前。
作為一名少年庭法官,倪曉紅經常思索,法律人的責任不應該僅僅是冷靜理性的宣判,更應該以各種各樣的方式把博愛的精神、人文的關懷和積極樂觀的態度傳輸出去,傳達給更多需要幫助的年輕人。工作之余,她去看守所看望那些有傷的年輕人,送去生活用品、勵志書籍,用潤物細無聲的溫情撫平一個個稚嫩的心靈;她去一所所學校,在求知若渴的學子們身上播撒普法的種子,走近他們,了解他們,更多地理解他們的心理上的脆弱、生活學習中的壓力。樹苗青翠也易折,在他們未長成大樹以前,需要護林人細心備至的關愛。倪曉紅明白這個道理,她也正是這樣體現了一個少年庭女法官的人文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