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和諧社會,關注民生問題是今年兩會代表、委員關注的熱點。本次兩會上,司法實踐中涉及民生案件的審判方式、適用法律等諸多問題,成為公檢法系統參會代表、委員談論最多的話題之一。

兩會期間,本報記者采訪了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高級法院院長公丕祥,請他介紹司法如何保障民生,以及在新形勢下如何進一步做好民生司法的相關問題。

記者:人們常說,法律是維護社會公平、公正的底線或最后一道防線。那么人民法院作為審判機關,應如何在構建和諧社會、關注民生權益,特別是勞動爭議案件方面搭建公平正義的平臺?

公丕祥認為:民生是關乎人民群眾生存發展的最基本問題,它決定人心向背、事業成敗和國運興衰。剛剛過去的一年,國內經濟環境發生了一些新的變化,這對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公丕祥說,我認為,人民法院在民生司法保障工作中,應在認真做好各項審判工作的同時,針對經濟環境變化對審判工作的影響,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結合當地經濟狀況和自身實際,出臺一系列應對措施,促進司法領域解決民生問題方式的改變。

據公丕祥透露,“2008年,我所在的江蘇省各級法院受理各類案件88.23萬件,其中,涉及民生的案件占70%左右。各級法院在認真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訴訟利益問題上,努力做到司法為民、便民、護民,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辦案中,各地法院轉變司法觀念,積極探索新機制、新方法,運用人民調解窗口、善良民俗和司法審判相結合的方式,解決有關的民生訴求。通過上述舉措,群眾對法院的滿意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

70%的民生案件中,以勞動爭議、婚姻家庭、人身損害賠償案件居多。去年,江蘇省法院系統一審審結勞動爭議案件28984件,勞動爭議是所有類型案件中增長最多的一類案件。為此,江蘇省高院制定了《關于依法及時審理拖欠工資等勞動爭議案件切實維護社會穩定的通知》,要求各級法院做到快立、快審、快執,在確保案件審判質量的前提下,不斷提高審判效率,平衡勞動者與企業之間的利益關系,在維護職工利益的前提下,為企業創業營造良好的氛圍,努力將因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帶來的法律風險降到最低。

與此同時,各地法院將勞動案件的審判工作作為審理好涉及民生案件的突破口,采用討薪綠色通道、推行專業化審判、擴大勞動爭議案件適用簡易程序的范圍等措施,做好審判工作。

今年33日,江蘇省高院還下發了《關于在當前宏觀經濟形勢下妥善審理勞動爭議案件的指導意見》,對全省法院勞動爭議案件審判工作的基本原則、法律適用、審判機制等做出具體規定。

公丕祥介紹,江蘇法院近年先后出臺了《關于審理涉及農民工追索勞動報酬案件若干問題的緊急通知》、《關于進一步加強對拖欠工程款和農民工工資糾紛案件審理和執行工作的緊急通知》等多個規范性文件,要求法院對審理和執行欠薪案件加大受理力度,加強訴訟調解,簡化訴訟程序,依法高效地保護企業和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并且特別強調要改變以往歲末年終運動式保護為日常性保護,提高對農民工保護的時效性。

經濟關乎民生,去年以來,受宏觀經濟形勢影響,涉及民生利益的各類社會糾紛也呈現上升勢頭。談到這一話題,公丕祥說,全省以勞動爭議為代表的民生類案件呈現快速增長的勢頭,全省法院新收一審勞動爭議案件同比增長了139.28%;出現引發群體性糾紛的因素不斷增加;社會治安形勢面臨新的考驗,這些都對民生司法提出了新的挑戰。

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此次來北京開會前,公丕祥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調研和思考。面對困難的經濟形勢和艱巨的司法任務,公丕祥提出,必須采取各種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宏觀經濟環境變化對社會經濟發展帶來的負面影響。

首先,密切關注宏觀經濟形勢變化下司法審判工作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積極做好信息收集工作。為此,司法機關應組織力量,會同有關部門開展涉及經濟領域不安定因素的排查活動,全面深入排查、掌握各類企業債務糾紛、拖欠工資福利待遇、裁減員工和企業停產歇業等可能引發的不安定因素,及時提出司法建議,為各級黨委、政府提供及時準確的社情民意和重要預警情況。

其次,進一步完善應對宏觀經濟形勢變化的相關司法政策措施。目前,一些法院正在抓緊制定涉及企業破產重整、訴訟保全、勞動爭議等規范意見,進一步增強司法應對措施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再有,認真總結審判工作經驗,進一步提高依法妥善處理復雜經濟糾紛的能力。法院系統應對各地民生類案件的成功做法和成效進行認真整理,總結成功經驗,及時推廣。

     200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