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最美基層干部”翟樹全法官的先進事跡廣為傳頌,來之黑土地上的司法感動迅速傳遍神州大地,引起社會強烈反響。

 

翟樹全感動我們什么?是清貧不墮其志。翟樹全剛到法庭報到時,連個落腳的住處都沒有,全部財產就一對箱子和兩套行李。人們感覺很納悶:這是個法官嗎?后來,法庭同志幫他借了個土房。他在農村法庭干了24年,也在農村的小平房里住了24年。是他住不起新房好房嗎?是的,法官的工資不高,從幾百元到一千多元到二千多元,是他24年來的工資收入走向,妻子沒有工作,兩個女兒還需撫育。這樣的經濟條件莫說住上好房子,連女兒的學費都難以為繼。但是,翟樹全仍然堅守下來,24年來,辦了2400多個案子,但面對請客送禮從不為所動,從沒喝過當事人的一杯酒,沒收過當事人的一份禮、一分錢。有人想給寒酸的他送個手機,被他拒絕了。他說今天收了手機,明天就會有人送錢,我不能拿權力還人情!誠哉斯言!古人說“貧賤不能移”,我們在他身上看到了“清貧不墮其志”。選擇了法官,就選擇了清貧。對法官職業的熱愛,讓他始終無怨無悔,不但守住了法官清譽,也贏得了百姓口碑。

 

翟樹全感動我們什么?是真情回饋大地。面對高薪聘請,組織調動解決困難,都被他謝絕了。因為他自小生活在農村,父親早亡,是鄉親鄰里幫襯了他家,是淳樸的黑土地滋養了他樸實厚道的性格,他離不開工作多年的農村,舍不得熟悉不過的父老鄉親,他要回報鄉親們的期待和信任。“為什么我的眼里飽含內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太深!”。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人民法官和人民群眾的魚水之情,看到司法為民、“權為民所使,利為民所謀”的宗旨意識,看到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在基層法官身上的生動寫照!

 

翟樹全感動我們什么?是真誠換來民心。在當地,只要提到翟法官,人人都會豎起大拇指,嘖嘖稱贊他是個為民辦事的好法官。在每個案件處理中,他都立足于盡力化解矛盾,真誠與當事人溝通交流,將心比心,不厭其煩,不管上班下班,不但解開當事人的“法結”,還解開當事人的“情結”、“心結”。他的真誠,像和煦的春風,化解了無數鄰里糾紛、夫妻恩怨、家庭矛盾,也贏得了群眾民心,贏得了司法的公信。

 

翟樹全感動我們什么?是公心譜寫公正。沒有驚天大案,多是些鄰里矛盾、家庭婚姻、債務糾紛的雞毛蒜皮,但翟樹全深知矛盾事小,公正事大;深知也許在法官眼里是小事,群眾眼里卻都是大事,法官的一言一行群眾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在案件審理中,請客送禮沒用,套近乎打招呼沒用,法律是準繩、事實是依據、公正是標尺,法律、良心、公正始終擺在他的心頭。24年如一日的堅持,使得他審理的2400多件案件,沒有一起錯案,沒有一起引發申訴上訪,件件成為公正司法的精品。

 

金杯銀杯,不如百姓的口碑。翟樹全“公正為民的好法官”形象贏得了人民群眾的交口稱贊,對全體法官來說,無疑是個很好的鏡鑒,要司法為民、公正司法,甘于奉獻,還要“切實把好欲望關、交友關、情趣關,保持淡泊名利的健康心態和簡單樸實的生活作風。”自覺樹立和維護人民法官良好形象。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翟樹全法官的先進事跡,必將久久地感染我們,激勵我們,成為所有法官前行的標桿和動力。當然,翟樹全法官24年如一日的清貧堅守,讓我們無比感動的同時,也從一個側面提醒我們,完善法官職業保障,提高法官職業待遇,讓法官辦案沒有后顧之憂,更好地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也是推進法治建設、維護司法公正的重要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