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那對夫妻,心中總是不甚唏噓。

 

不久前,我承辦了一樁離婚糾紛案。排期、開庭,一切順理成章。

 

開庭當天,原告李某早早地來到了法庭,但開庭時間已經過去了20分鐘,被告金某卻怎么也不見蹤影。此前,金某已在郵寄送達的回執上簽字確認,照理可以缺席審理,但我還是想與其進行聯系,詢問其缺席的原因。但問及金某的聯系方式時,原告顯得很為難,說金某沒有手機,無法聯系。

 

找不到人,又沒有其他便捷的聯系方式,我只得宣布開庭。

 

庭開了一半,保安忽然輕輕地推開了審判庭的大門,示意我暫停。保安將身后的一個男子推上前,告訴我這便是今天開庭的被告金某。原來,金某也早已經到了法庭,但是坐在傳達室一直默不吭聲,保安問他什么也不回答,這才造成了之前的缺席。

 

被告到了庭,當然不能再缺席審理,于是我重新開始庭審。但我很快發現了問題,金某坐在被告席上,顯得極為緊張,不停地用手擦汗。而且,不管問什么問題,金某總是支支吾吾,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來。沒辦法,我只得暫時休庭。

 

休庭后,我走到金某面前與他交流。我告訴金某,法庭上的問話必須回答,如果確有語言障礙,也可以通過文字來表述。

 

庭審再次開始后,顯然順利了一些,金某雖然不停地擦汗,但總算能開口說話了,只是聲音特別小,看上去一直是囁嚅著的。

 

李某說,自己與金某經人介紹相識。父母覺得自己老實,不適合找個過于靈活的。自己也覺得金某為人老實,是個可以過日子的,便很快與金某登記結婚。婚后第二年,自己生下了女兒,本以為日子會越過越好,沒想到金某老實得過頭了,一天到晚總是悶不吭聲,有時成天一句話也不講,自己辛苦了一天回家后也得不到一句安慰,更不用說夫妻之間交流談心加深感情了。

 

說到這兒,李某有點哽咽了。她說,金某有點手藝,也常常在外打工,但就是總也沒錢拿回家。不僅如此,金某還愛好抽煙喝酒,喝酒后就砸東西,還會動手打人。打人后,金某又多次寫下保證書,但經常故態重萌。

 

李某說,為了給女兒一個完整的家,她一次次選擇了忍受。但兩年前金某再次酒后打人的舉動深深刺痛了她的心,這才帶著女兒回到了娘家,開始了分居生活。

 

正如李某所言,除為數不多的幾能耳聞的低語外,金某只是沉默。如此近乎靜默的婚姻,也難為李某能堅持了十多年。

 

征求雙方意見后,我組織雙方進行調解。經過分頭調解做工作,金某最終同意離婚,也同意婚生女隨李某生活,并愿意每月給付撫育費500元。

 

得知金某同意離婚,并答應婚生女隨自己生活,李某當即表示,不要求金某支付撫育費。

 

協議最終敲定后,金某走出了審判庭。他默默地看看李某,又茫然地看看外面的天空。李某的父親還在一旁叮囑,讓金某照顧好自己。

 

看著這一幕,我心里忍不住地心酸。金某如此沉默,也許是其性格使然。但李某又何其無辜?在這樁婚姻中,說不上誰對誰錯,只能說天意弄人。但愿他們都能早日找到自己的幸福生活。(當事人均系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