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fēng)明月 淺聽竹林吟
作者:鄭本香 發(fā)布時間:2013-07-02 瀏覽次數(shù):1942
廉,自古以來就是“在其位,謀其政”應(yīng)遵循的道德準(zhǔn)則,更為文人雅士所稱頌,古有“公儀休拒魚”、“ 季文子戒奢”、“周新懸鵝”等為人傳頌的典故,更有“一錢太守”、“二不尚書”、“三湯巡撫”、“四知先生”、“五代清卿”等廉潔典范傳承至今。
盧梭曾說“人生而自由,卻又無處不在枷鎖中”,闡述的就是為了自由而放棄自由、有約束才有自由的理念,我認(rèn)為廉潔亦是如此。所謂廉,即抵制誘惑、拒絕非法所得,在某些人的理念里,廉就意味著貧窮、意味著清苦,可是在我看來,廉卻是積累財富、守住財富的法寶。貪,今日之富,或許,你可以因?yàn)橐淮未蔚厥杖》欠ㄋ枚虝旱胤e累到財富,但是,一方面,你失去了“廉潔”這一人生最寶貴的品質(zhì),另一方面,俗話說得好,舉頭三尺有神明,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今日的貪贓必然引出明日的牢獄,到時,不僅所有的非法所得會被沒收,也會失去自己的工作和前程,從而失去合法收入的來源,換句話說,貪的反面就是貧。更嚴(yán)重的是,自身的貪不僅會害己,更會害人,家人會因?yàn)槟愕呢澏惺苌鐣系呐心抗猓优矔驗(yàn)槟愕睦为z之罪而影響到自身的職業(yè)選擇和道路。仔細(xì)想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廉潔雖然會失去獲得非法收入的可能,卻開辟了一條維持合法收入和職業(yè)前程的道路,正所謂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放棄骯臟的、短暫的“財”,卻可以獲得更清潔、更永久的“財”,如何取舍,自然分曉。
廉潔,是守護(hù)內(nèi)心、守護(hù)自我的法寶。所謂廉,即簾,顧名思義,就是為自身遮擋住外界的紛擾與喧囂,守住內(nèi)心的一方寧靜。所謂不為小利、必有大圖,他人既然愿意將財富送給你,那就說明他意欲在你身上獲取的必然超過他現(xiàn)在所付出的,而“拿人錢財,與人消災(zāi)”,在收取他人的錢財后,就會陷入所謂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囧境,到那時,做什么、不做什么,就不會全憑自己決斷,那樣,自我就會喪失,而所謂的謀財權(quán)力,也會成為束縛自我的把柄。外面的世界光怪陸離、燈紅酒綠,如果把握不住自己,任憑自己陷入貪欲的泥潭,那么,嫉妒、貪婪就會占據(jù)自己的內(nèi)心,自己所追求的就不再是實(shí)現(xiàn)自身的價值,而只是空洞的財富數(shù)字與貧乏的物質(zhì)享受,到那時,人就不再是人,而只是一具由金錢堆砌的骷髏而已。
心所想,行所向。欲其中者,波沸寒潭,山林不見其寂,虛其中者,涼生酷暑,朝市不知其喧。做人最重要的就是要擺正自己的心態(tài),做到“莫怨自己窮,窮要窮得干凈;莫羨他人富,富要富得清高”。正所謂良田萬頃,日食一升,大廈千間,夜眠八尺。人活一世,雖然財富是生存的必備要素,但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人要正確對待社會上所存在的貧富差距,明白自己追求和重視的是什么,只有做到心如明鏡天,才能做到身正行廉,從而守住彼岸、靜待花開。
知足常足,終身不辱;知止常止,終身不恥。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會注重加強(qiáng)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自覺向廉潔典范學(xué)習(xí),端正自己的心態(tài),正確對待自己的職權(quán)和職責(zé),明白一分權(quán)即是一分責(zé),牢記“莫伸手,伸手必被抓”的理念,杜絕僥幸心理,堅定自己的人生追求,珍惜自己得來不易的工作機(jī)會,不斷提高自身防腐拒變的能力,守護(hù)內(nèi)心的一方凈土,爭取盡己之力掀起廉政的蝴蝶效應(y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