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自殺的悲劇何時不再重演
作者:盧新潮 發布時間:2013-06-28 瀏覽次數:1948
“我跳樓自殺了”,給父親發完這條6個字的短信,19歲的洋洋(化名)從自家15樓上縱身跳下,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今年的高考,是洋洋第三次參加,前兩次,他都因為分數的原因,與自己心目中的大學失之交臂。這次,他沒有等到高考成績公布,就做出了這個極端的決定。
“爸、媽,我對不起你們……這一生你們的恩情我無法回報,只有我死了,你們才能輕松點。”這是高考成績查詢出來后,王倩做的決定,爸爸在焦急的等著女兒查詢的消息,等來的卻是一封遺書,和女兒割腕、喝農藥被送往醫院搶救的消息。23日凌晨2點,王倩搶救無效離世。這是王倩第二次參加高考,她的成績差理科三本線6分。
我們在為高考勝利者歡呼慶賀的時候,還有一群人在忍受著失敗的痛苦和來自各界的壓力,他們內心極度脆弱的時候,如果沒人安慰沒人疏導,在一味的責備恐怕就釀造了悲劇。
高考失敗是一個現實,必須接受的現實。高考考的不僅有學科水平,更有心理素質。當下的教育被金錢所左右,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公,一些學生得不到良好的教育,一些學生卻為了上學而欠下家人許多的感情和金錢,夢既破滅之后自然就轉不過彎。高考縱然是人生很重要的一個轉折點,更是很多莘莘學子跳農門的機會,因為意義重大,所以尤其注意結果,一旦失敗,很容易萬念俱灰,走上極端。
現在的學生學的太辛苦,從小就被送去上各種興趣班,恐怕被別人落下,家長恨不得培養出一個個鋼琴家,畫家,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感受。在一切以“考”為基準的現代,學習成績當做第一要務來抓,家長心急,孩子更是心急。這就讓更多的學生心理承受能力日益脆弱,因此我們應該呼吁,給高考失敗的同學更多理解,更多安慰,讓他們重拾信心,在人生的路上不斷成長,不斷成熟,坦然的接受失敗。讓高考自殺的悲劇別再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