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者、社會之公器也,梁啟超于1896年的《時務報》上寫到的“去塞求通,無耳目,無喉舌,則廢棄”;法治,則是社會公平與公正之治,同屬社會公共資源,媒體與司法有著天然的共性聯系。當歷史車輪駛進2013年,越來越多有識之士紛紛確信,當下的中國夢是公平公正的夢,沒有司法的進步,就無法保證舉國體制的推進和改革攻堅的深化。

 

528日全國法院新聞宣傳工作會議召開后,周強院長用《在新媒體環境下奏響公正司法的時代強音》的講話,開啟新媒體環境中法院與新媒體良性互動的嶄新篇章。淮陰法院順應新要求和新期待,其特色的亮點工作和誠意的溝通過程,在堅持走好群眾路線的基礎上,善用智慧,把握規律,贏得了陣陣的喝彩與叫好。

 

善待,辦案普法得方法 

 

“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淮陰法院“每周一課”的宣傳講堂上,經常活躍著很多媒體行業的專家學者,新華日報的蔡士亮,江蘇法制報的徐育,陳堅,淮安日報的杜勇清等,他們紛紛以自己從業二十余載的鮮活經歷,講述法制宣傳的技巧和報紙版面用稿的特點。他們的分享和傳授讓全院70余名40歲以下的年輕干警在宣傳工作上踩準了節點,把握了節奏,習得了方法。

 

法學專業背景的干警來說,寫出一篇奪人眼球、耐讀可看的新聞報道需要難度與磨練,但是一線的工作經歷,每天面對當事人的感想和感悟卻是好的新聞宣傳取之不盡的源頭。該院40歲以下的青年干警全部配置了筆記本電腦,用來從事網評和宣傳工作,“新聞線索本”是在每一個業務庭室流轉保管的記錄,辦案法官實際過程中遇到哪些好的噱頭、節點、與百姓的有意思故事,都被三兩言的速寫保存下來。

 

好的新聞線索或提供給對接的媒體人士,或由法官們工作之后,抽出時間,靜下心來書寫成章。僅今年第一季度,淮陰法院干警們就在市級以上媒體發表工作報道123篇,案例報道35篇。少年庭的吳法官,在兒童節看望救助西宋集兩位留守兒童時,辦案手記中多次提到的村前道路年久失修老大難的問題,還被反映在江蘇法院網和淮安有事報道電視節目上,小問題被放大呈現后,得到了社會各界與分管領導的關注,幫助80余戶村民解決了出行的困難。

 

善用,微博微信齊登場

 

在淮安最大的網絡論壇,淮水安瀾論壇注冊“淮陰法院”網名和“淮陰區法院執行局”微博賬號,通過網絡曝光執行、微博懸賞找老賴;注冊“淮陰區法院”QQ號,通過QQ告知案件審理執行進程以及QQ視頻審理案件等,用新媒體反應快、受眾多的“正能量”為審判執行工作服務,以最小的成本、最便捷的方式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1-6月份通過網絡曝光執行4126人次,執結案件37件,發布微博找老賴信息421人次,執結案件9件,QQ告知案件審理進程200余次,QQ視頻審理案件6件。

 

官方開通的淮陰法院QQ群,不僅和區檢察院、公安局、政法委、軟件辦等行風熱線的部門,QQ群內的三十名行風監督員,是淮陰法院作風建設的座上賓和診斷師,群內動態的及時更新和互動交流確保法院人永遠明確自身不足,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的提高整改。

 

訴訟服務中心里,一起交通肇事案件被害人老李欲到法院民一庭起訴,不熟悉訴訟流程的他拿到那本《民事訴訟服務指南》小冊子時,盯著封面上的黑白相間的正方形出了神,原來這是——“淮陰法院的官方微信”二維碼,他在導訴員的指引下,拿出手機掃一掃,幾秒之后通過實名認證,就是法院的微信好友。對著手機屏幕的語音按鈕,每一位當時候都能有機會對法院建設直抒胸臆,建言獻策,普通老百姓看到法院追查老賴的懸賞通告,也能第一時間為執行法官提供線索。此舉也是淮陰法院實行司法公開的惠民舉措,真正做到“把身子沉了下去,傾聽民聲。”

 

善導,陽光輿論正能量

 

新媒體的時代,是一場話語權的較量,人人手中都握有一支響亮的麥克風,眾聲喧嘩更需要對輿情應對多一些冷靜的分析和思考。現在醫院有醫鬧代理,法院有法鬧代理。市場經濟條件下投機賺錢不乏其人。即便是規范化網絡論壇“陽光紀檢”板塊,“職業水軍”,老信訪人員充當“意見領袖”,無端鬧事企圖索取經濟利益的大有人在。

 

淮陰法院的網評人員除了密切的監控跟蹤外,通過分析馬甲的網名、發帖的時間、帖子的主題、語言表述風格等判斷內在聯系,火眼金睛和冷靜判斷幫助法院在話語權的爭奪和使用過程中技高一籌,借勢發揮。重大有影響案件在論壇、微博上主動公布,化被動為主動,先發制人。今年已公布6起案件當事人通過網絡給法院審理施壓的,及時向社會發布實情,贏取民意支持,淮陰法院用誠摯的態度和專業的知識贏得了網民們的喝彩。一個案件的帖子出來,只要跟帖量超過10篇的,所有網友都會極力呼喚淮陰法院的網評發言人從專業的視角予以回應,與網友溝通探討的過程,更是法治理念深入人心的過程。

 

與新媒體對接工作專人負責在網絡、微博等新媒體上的信息發布、輿情監控以及回應處理等工作,以正面宣傳為原則,不回避矛盾、不掩蓋問題,積極加以引導。《淮陰法院輿情應對每月通報書》定期分析通報在新媒體上涉及法院的工作動態,建立重大敏感案件輿情檔案制度,立案后即進行輿情研判,確保不因輿情把握不準、信息溝通不暢引發輿論炒作。今年以來,有效處理輿情22起,97.8%的發帖人對法院的處理和回復表示滿意。

 

提高司法的公信力,亮化司法的透明度,維護司法的權威感,最終都是為了堅持司法公正,將公平正義這個厚重的底色,更好地書寫在“中國夢”的宏偉篇章上。善用、善待、善導各種層數不窮的新媒體,將使法治中國夢想插上翅膀,騰飛得更高、更遠、更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