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建設是法院發展的永恒話題。針對新形勢下法院工作面臨的新要求,丹陽法院開展了“能力建設推進年”活動,以六大工程為載體,著力提升法院干警的綜合能力,為法院發展凝聚正能量。

 

找方法不找借口

 

在審判執行工作中遇見困難是常有的事,關鍵是遇到困難怎么辦?正所謂“困難像彈簧,你強他就弱,你弱他就強”,丹陽法院的能力建設給出了答案:找方法不找借口。

 

今年4月底,丹陽法院剛剛執結了一起探視權糾紛案。這起案件中,被執行人徐某帶著孩子外出打工,杳無音訊,執行法官為了查找被執行人的下落,四年間先后30余次前往常州等地尋找線索,甚至8次在傳統假日期間前往被執行人的老家守候,均一無所獲,致使申請人高某在長達四年的時間內無法行使探視權。

 

面對這樣的難案,執行法官沒有在困難面前低頭,而是一直想法設法尋找執行突破口。今年4月底,恰逢同事的孩子小學入學開始報名,承辦本案的黃法官突然想起本案中雙方當事人的兒子今年8歲了,通常情況下應該在丹陽就讀小學。黃法官馬上來到教育局查詢線索,卻發現沒有登記孩子的學籍信息。會不會改名了?黃法官又來到公安機關查詢信息,終于發現了孩子的線索。原來徐某為了逃避法院查詢,悄悄地將孩子改名,目前在丹陽一個鎮上的小學就讀一年級。掌握了孩子的信息,法官也順藤摸瓜找到了被執行人。

 

見到執行法官如此執著,被執行人想到孩子的健康成長也需要母親的關懷,最終和申請人高某達成了新的探視方案,由高某每周末將兒子帶回住一晚,第二天送回徐某處。一起被執行人逃避四年的探視權糾紛圓滿畫上了句號。

 

好經驗大家齊分享

 

201353日下午,丹陽法院30余名青年干警濟濟一堂,圍繞青年干警如何在該院的能力建設年活動中充分發揮作用暢所欲言。

 

“我覺得大家一定要重視書記員階段的知識積累,在做書記員的時候要注意學習法官的審判經驗、庭審技巧,這樣在以后獨自辦案的時候就會少走彎路,盡快成長為業務骨干。”曾被鎮江中院記個人三等功的后巷法庭青年法官趙文杰談到。

 

“我以前在審理一起親屬間的財產分割糾紛中,雙方當事人矛盾非常尖銳,當事人一開始對我充滿了不信任,后來經過我多次前往實地調解,最終圓滿處理了糾紛。通過這個案件,我覺得作為法官一定要有耐心,面對當事人的不信任甚至指責,學會換位思考,取得當事人的理解和支持。”該院研究室的法官劉利權舉例說。

 

有的青年干警建議院里分類整理審判資料發給審判員,有的建議多做一些專項業務培訓,就這樣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兩個多小時過去了。最后,丹陽法院卜士凡院長結合自己的人生閱歷,要求青年干警要堅定法治的信仰、加強知識的學習、保持工作的激情、注重能力的提升,為法院的發展盡心盡責盡力。

 

好經驗大家齊分享,這是該院推進能力建設的抓手之一。圍繞這個抓手,該院黨組中心組的學習會上安排庭長分享庭務管理經驗,網絡技術員對書記員進行科技審判法庭操作培訓,檔案管理員開展案件卷宗規范化培訓,信息宣傳員到庭務會上講授寫作技巧,點滴進步匯聚成了法院良性發展的大道。

 

能力建設不唯內

 

該院的能力建設方案除了提升業務能力外,還專門設立了一項 “十佳好人好事” 評選活動,對全院干警在社會上展現和弘揚良好道德風尚的行為給予鼓勵和表揚。

 

2013425日,丹陽市見義勇為基金會專程來到丹陽法院,對該院兩名干警路遇交通事故及時施救受傷旅客的行為給予了表彰。這已是近年來該院涌現的第五起見義勇為行為,先后有9名干警獲得表彰。

 

回顧丹陽法院干警的見義勇為事跡,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畫面猶如蒙太奇的電影:高速公路上有一車輛撞在了護欄邊上,一個中年男子抱著老人跪在隔離帶上求救,看著飛馳而過的轎車卻無一停下同情的腳步,直至一輛法院的警車停下,將他們送往最近的醫院救治,沒有留下姓名、工作單位就悄然離開;凌晨3點多聽見救命的呼叫,從睡夢中驚醒的法院干警火速趕往現場,面對持刀行兇的歹徒挺身而出,聯合群眾將歹徒制服;遠離城市的鄉村公路上發生一起交通事故,受傷乘客頭部流滿鮮血,倒地昏迷不醒,途徑此處的法院警車將受傷乘客送至醫院救治,等等。

 

見義勇為事跡頻現,體現的是丹陽法院干警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優良的職業素養。他們面對急需幫助的困難群眾,及時伸出援助之手,不求回報的悄然離去,直至受助群眾按照車牌號碼尋至法院甚至通過媒體呼喚,法院干警的見義勇為事跡才為社會廣泛知曉。對此,鎮江中院茅仲華院長曾批示,對丹陽法院干警的見義勇為事跡應予表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