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公執法 為民服務”——這是513日常熟法院收到的一幅錦旗上面的話,除此還有一封感謝信:“我顧某及全家懷著十分感激的心情,感謝常熟法院,特別感謝虞山法庭的沈偉同志,為我們排憂解難,解決了鄰里糾紛。”感謝信的開頭這樣寫道,這是2012年以來,常熟法院收到的第22幅錦旗,第11封感謝信。

 

“事情雖小,意義卻大”

 

說這話的正是上述信中的顧某。顧某在某小區買了一套別墅,卻因為一棵樹跟鄰居鬧得很不愉快。原來鄰居將屋后的一棵長不大的景觀樹移走,替換種了另外一棵樹,這棵樹長勢很好,沒過多久就長到了2米高,這棵樹影響了顧某家的采光。顧某多次要求鄰居將樹移走無果后,又請社區、居委會幫忙調解,該鄰居都沒有同意。最終顧某一紙訴訟將鄰居告上法庭。經法庭調解后,鄰居雖然同意將樹移走,但是一直沒有行動,顧某只能申請執行。執行法官沈偉接到案子后,先是到顧某所在小區“實地考察”,又至社區、居委會了解情況,發現不僅是一棵樹的問題,兩家因為瑣事矛盾已久。本來此案很簡單,只要將樹移走就行,被申請人不肯移,就強制執行,很快就能完事。但是考慮到雙方矛盾已久,且以后還要做鄰居,若處理不好,必然會埋下隱患。于是沈法官多次做雙方當事人的工作,希望雙方協商解決。顧某一開始很不能接受法官的“懷柔政策”: “執行費用我來出,你們直接把樹移走就行,大家都省力!”沈法官勸道:“移走樹很簡單,可是你不覺得很難看嗎?為了一棵樹,兩家鄰居打官司,還要強制執行,搞得大家來圍觀。況且就算強制把樹移走了,你們還是鄰居,抬頭不見低頭見,大家心里都憋著氣,這日子過得也不順暢啊,你說對吧?”在沈法官苦口婆心的勸說下,顧某同意協商解決。對于被執行人,沈法官花費了更多的精力和心思,從被執行人是做生意的,得顧及影響說起,說到給下一代創造和諧、良好的生活環境,說到法律的規定以及強制執行的弊端。這樣幾次三番后,被執行人終于認識了自己的不足,同意將樹移走。不久后,樹移走了,鄰里之間的關系也改善了,顧某非常感謝沈法官在案件中付出的辛苦和努力,一直言謝。沈法官說:“這是小事,是我們應該做的。”“事情雖小,意義卻大。”顧某忍不住感慨道。

 

“是你讓我又有了活下去的勇氣”

 

5年前,40歲的陶某將畢生的積蓄70萬元借給了好友溫某及溫某的朋友徐某、楊某,三人在借條上共同簽字,寫明兩個月后還款。兩個月后,雖經陶某催促三人也沒有還款,并且透露出消極還款的意向。陶某再三要求幾人還款無果后,向法院起訴。案件判決結果很快下來了,溫某等三人立即還本金及利息給陶某??上袥Q生效后,三人仍無還款意向,陶某隨即申請執行。執行法官張曉東接到案件后,立即查詢三被申請人的財產狀況,結果令人失望的是,三人根本沒有可供執行的財產,執行案件停滯不前。但是此時,陶某卻被查出罹患癌癥。

 

此時的陶某,已經接近崩潰的邊緣,畢生積蓄被好友騙光,自己也活不了多久了。眼看著陶某透露出絕望、輕生的念頭,張法官心急如焚。他多次走訪三被申請人所在地居委會、派出所,查找三人的下落,但是每次都無功而返,因為三人基本居無定所。后來張法官改從三被申請人的親屬、鄰居入手,多次上門勸說他們提供被申請人的線索,配合法院工作,履行法律職責。最終,從三人的親屬那里找到了一絲線索。憑著這一點點的線索,張法官多次至三被申請人常出入、可能會經過的地方蹲守,終于在路上和一出租屋將其中兩名被申請人找到。兩人在法官的勸說、法律的威嚴面前,終于吐出了一部分錢,并提供另一名被申請人的線索。

 

某個周六的上午,天氣很好,這本該休息的時候,張法官卻蹲守在虞山某茶館里,因為據線索第三名被申請人喜歡來這茶館喝茶?;侍觳回撚行娜?,當第三名被申請人一出現,張法官就將其找到帶回法庭。當第三名被申請人在法庭里仍然不愿意還錢的時候,張法官毫不猶豫,將其司法拘留。

 

今年5月初,陶某將一封感謝信送到常熟法院,她說:“我真沒想到,張法官為了我的事這么上心,這么多次跑來跑去,還放棄周末時間幫我找人,現在我已經挽回了大部分損失,這下有錢治病了,真的非常感謝法院和張法官。”

 

“他們的肯定是對我們的鞭策 也是警醒”

 

常熟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張崢嶸如是說。“為民辦事、公正執法是我們每一名法官的義務和責任,現在我們的一點努力就得到群眾的肯定和贊揚,這沒有什么值得驕傲的,而更該引起的是深思,思考如何做才能無愧群眾的信任,如何做才能將公開、公平、公正從一句話變成實實在在的行動,變成一種常態。”

 

近年來,常熟法院在面對訴訟案件大幅增加、案件審理難度不斷增大、“案多人少”矛盾十分突出的情況下,始終堅持司法公開、公平、公正:全面加強審執工作,2012年結案14931件,人均結案148件;創新推出司法民意聽審制度,實現司法公正和民意公正的有機統一;著力推進和諧共建進程,2012年組織法官下基層1759人次,現場接受群眾咨詢1704人次,協助排查化解糾紛834起;不斷加強司法救助工作、加大消費者權益保護力度、依法保護職工合法權益;繼續打造“陽光法院”工程,2012年開展“法庭開放日”31次,邀請群眾走進法庭688人次,網上發布法律文書715篇,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