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真空亦是權力真空
作者:周陳華 發布時間:2013-04-26 瀏覽次數:1812
近日,網曝湖南雙峰縣國土局長聘請風水大師,為其辦公場所進行風水規劃?;ㄙM10萬余元購置一塊泰山石放置于后院內避邪,花20余萬元購置直徑達3米多的大圓球置于辦公樓屋頂,即“轉運風水球”。當事人回應稱石頭是雙峰縣經濟開發區贈送的,而“風水球”實為避雷針。(4月23日 新民網)
雖然泰山石、大圓球是否是官員為滿足自身的風水情結而浪費公弩所置還有待相關部門的調查核實,但近年來一些官員因熱衷于風水、算命而上演的鬧劇卻時有所聞,甚至包括少數黨的高級干部也是對此樂此不疲。原鐵道部部長劉志軍就篤信風水,在一些工程開工之前要請風水先生選定奠基時間,以求吉利。更為荒唐的還有,山西省交口縣數十名黨政干部集體“補風水”事件、山東省泰安市原市委書記胡建學因命中缺“橋”而讓國道改道事件等等,不一而足。雖然形式千差萬別,但在性質上卻是如出一轍,都是相關官員在大搞封建迷信活動。
而歷史上皇帝和官員“不問蒼生問鬼神”的迷信活動更是層出不窮,典型莫過于清末的葉名琛。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葉名琛身為兩廣總督,面對英法聯軍的攻城,非但不做抵抗,反而是求神問卜,抽簽扶乩,將戰爭寄托在菩薩身上,結果被俘,其也因“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而被時人諷刺為“六不總督”。在具有歷史局限性的背景下,官員迷信尚且遭人恥笑,而新時期的黨員干部更當與封建迷信活動“冰炭不同器,日月不并明”。少數官員的迷信之舉深刻表明其思想境界仍停滯在中世紀水平上,是典型的信仰空虛。至于迷信的危害,一言以蔽之,就是誤國、誤民、誤己。
作為權力的占有者和行使者,官員的迷信往往意味著公共決策的主觀臆斷、國家財政的肆意揮霍和法律底線的不斷失守,不僅會給全社會造成惡劣的示范效應,還將侵害國家和公眾的利益,造成政府和官員公信力的流失。實踐一再表明,官員的迷信活動折騰得越厲害,越是事與愿違,非但不能得到任何神靈的保佑,反而還會成為東窗事發的導火線或是腐敗瀆職的有力罪證。
這種現象的產生固然受到傳統因素的影響,且存在一定的社會土壤,但究其根本,權力才是官員信仰發生異變的關鍵因素。一方面,在社會轉型時期,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事務和各式各樣的社會問題,少數官員力不從心;另一方面,由于權力缺乏有效的監督制約,官員一旦經不住“糖衣炮彈”的誘惑,就會欲罷不能,在依賴權力的同時卻又恐懼法律的制裁,容易患得患失。如果官員總是想利用權力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卻又竭力避免權力帶來的義務、責任和約束,往往就需要借助封建迷信活動來安慰乃至麻木自己。即使其并非真心相信,但仍會寧信其有不信其無或是半信半不信。而在權力副作用的毒害下,官員的迷信還要付出更為沉痛的社會代價和個人代價。
故而,少數官員大搞封建迷信活動,既是一個信仰缺失的問題,更是一個權力缺乏有效監督制約的問題?!墩撜Z·述而》載:“子不語怪、力、亂、神。”只有真正把權力關到制度的籠子里,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權力的麻木不仁和唯利是圖,從而引導和督促官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