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神話中的塞浦路斯國王皮格馬利翁愛上了加拉泰亞,而加拉泰亞不過是他憑鬼斧神工之技藝雕刻出來的象牙少女。皮革馬利翁對加拉泰亞日思夜想,傾注了自己的全部熱情和愛戀,最終打動了愛神阿芙洛狄忒。阿芙洛狄忒賜予加拉泰亞以生命,于是皮格馬利翁夢想成真,與自己的造物喜結連理。你期望什么,你就會得到什么,這便是所謂的皮格馬利翁效應了。朗達.拜恩的暢銷勵志書籍《秘密》反復向讀者灌輸的也正是這樣一個理念。

 

Ruby Sparks》,中文譯名《戀戀書中人》,可謂是皮格馬利翁神話的現代電影版演繹。天才小說家凱文在夢中虛構出自己的理想型戀人露比,夢醒后被一種內在的創作激情所驅動,有意識地將夢中關于露比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來,準備作為自己新小說的素材。怎知幾夢幾寫之后,露比居然于某天清晨活生生地出現在凱文的世界中。我沒驗證過所想即所得的皮格馬利翁效應,只是作為一名法律人,心中有法律,眼中就會見到法律。這部電影吸引我注意的是,在露比極具魔幻色彩地具現于凱文的生活中后,凱文竟還能通過書寫虛構的露比來改變現實的露比。

 

創制規則,生命因之改變。就人類整體而言,這一創制規則的權力之歸屬,由神而王而普羅大眾,由神圣而世俗,由極權而民主,雖有曲折反復,大體上可說是沿著一條上升的進路在嬗變。就露比個人而言,能夠改變她生命的規則之創制權力,完全徹底毫無保留地歸屬于凱文一人。孟德斯鳩有言,“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萬古不易的一條經驗。有權力的人們使用權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就在凱文創制規則的權力最初得到證實之際,哥哥哈瑞提出了一個近乎玩笑性質的設想,但言有盡而意無窮,這一設想背后的空間之廣大,之深邃,便如人類頭頂上的星空,既令人深深著迷又令人深深敬畏。事實上,大多數男人的究極夢想也不過如此了吧,正如哈瑞所說,“我一直想要一個按鈕,一按下去,Susie就不會做那些煩人的事情了。”彼時彼刻,哈瑞之于凱文,恰如魔鬼之于浮士德。哈瑞循循善誘,“告訴我,你不會浪費這種白食。”凱文則在短暫的沉默后,不無鄭重地承諾,“我再也不會寫有關她的事了。”

 

凱文的承諾是出于對露比的愛。露比是基于凱文的夢境被超自然力量創造出來,好比夏娃是基于亞當的一根肋骨被上帝創造出來,所以在某種程度上,露比是凱文的造物,好比夏娃是亞當的造物。亞當愛夏娃如愛自己,凱文也像愛自己一樣愛著露比。他愛彼時彼刻的她,不希望改變她,也不希望她有任何改變。凱文的前女友萊拉一語道破天機,“這個世界上,你唯一想找的另一半,是你自己。”原來凱文不僅僅是皮格馬利翁,還是古希臘神話中的美少年納爾基索斯。納爾基索斯愛上了自己在水中的倒影,無可自拔,以至投水而死。凱文不同于納爾基索斯之處在于,他有了露比,也便有了拯救之途,從而避免了宿命般的死亡。露比即凱文,凱文即露比,盡管凱文很可能并未意識到這一點。

 

凱文的承若還出于對永恒規則的愛。他承諾不再創制規則,只因露比既已符合理想型圖景,何需更作改變?規則一定,天長地久,萬世不易。凡規則之創制者,幾乎無不抱持這一愿景。誠然從未實現過,卻不妨礙一代代的立法者為這一愿景所鞭策,所鼓舞。值得深思得是,凱文沒有將既定規則宣之于口,他甚至要求哈瑞隱瞞露比的身世,他相信露比會一直理想下去,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切合他的心意。然而后續的發展給了凱文狠狠一擊,露比在一次激烈沖突中憤怒地對他喊道,“你有那么多規矩,但你不告訴我它們是什么!直到我不小心做錯了哪一條,你就有理由對我失望了?”

 

露比有理由表示憤怒。自古巴比倫王國漢莫拉比法典以來,自鄭國子產鑄刑書以來,自羅馬十二銅表法以來,人類由秘密法時代進入公開法時代,立法權力受到制約,成為法律史乃至人類史上的一大里程碑,昭示法律之發達,文明之進步。不為人所知之法即為非法,此一觀念漸次發展為全人類普遍的法意識和法期望,成一不言自明之法理。凱文卻反其道而行之,以秘密法規制露比,或許他潛意識中以神、哲人王、圣王等自居,對自己的道德水準有十足的信心。而不知不覺滋生出這一潛意識和信心,對一個創造奇跡見證奇跡相信奇跡的人來說,也在情理之中。當凱文抵制住哈瑞的誘惑,在鄭重承諾的那一瞬間,不止是他對露比的愛達到了頂點,他對自己的道德完滿之感動,以及對自己的愛,想必同樣達到了頂點。

 

人無完人。柏拉圖晚年之所以會轉向法律之治,是由于他痛切地意識到,哲人王并不存在。在凱文身上,孟德斯鳩的斷言又一次得到了驗證,一如此前無數次被驗證過。亞當和夏娃敢于違背上帝的法律,偷吃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露比也不以凱文的水中倒影作為自己的宿命,她更不是凱文的身外化身。露比就是露比,獨一無二的露比。雖然她是凱文按心中理想型女友的圖景創造出來,但那只代表過去,未來仍是凡人不可企及之禁域,充滿了未知數。只是不同于對萊拉,對露比不符合理想型圖景的作為,凱文無法做到視而不見。一者他愛露比勝過愛萊拉,二者他認為露比是自己的造物,理當遵守自己為她設定的規則,哪怕她從未被告知過這些規則。

 

總之,凱文打破了自己的承諾,拿起鑰匙,釋放被封藏的文本,創制新規則,改變露比。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凱文迷醉于權力的滋味,一次次擴張權力的版圖,直到那一刻,當露比說,“你沒權力決定我做什么!”凱文則平靜地回答,“我很確定,我想讓你做什么都可以。”亞當和夏娃違背了上帝的法,被驅逐出伊甸園,他們的子子孫孫從此背負原罪。凱文也決定對露比違背自己規則的行為施以懲罰。他讓她明白了殘酷的真相,而這一真相是他所一直努力試圖隱瞞的。他操縱她說法語、打響指、脫衣唱歌、學狗爬狗吠、大聲說愛他的所有、狂熱贊美他是天才。人性之暗面雖不能說表現得淋漓盡致,但已足夠令人心悸反思了。相較之下,人治之任意,法治之穩定,孰優孰劣,一覽無余。

 

《戀戀書中人》是一部小清新格調的愛情影片,陰郁注定不是主題。待烏云散去,鬧劇歸于平息,對露比的愛重新喚起了凱文的人性之光,于是在頓悟似的平靜中,他寫下了她作為他之造物的結局,“露比離去的那一刻,過往便立即放開了手。她再也不是凱文的造物,她自由了。”又一個天氣晴和的午后,凱文在路邊公園中漫步遛狗,露比在林間空地上讀凱文的新作,兩人的再次相遇才是注定的。和煦的陽光斑駁灑落在草地上,如夢似幻。凱文坐到露比身邊,她說,“不要告訴我小說的結局,好嗎?”他說,“我保證。”兩人相視而笑。

 

我們也要相信愛,相信人性之光,但我們不能賴此得拯救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