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院長貼吧”成為群眾“貼心吧”
作者:張寬明 張寶林 發布時間:2012-01-17 瀏覽次數:1060
“我的案子幾個月了,找經辦人,不是說案子太多審不過來,就是說就這幾天了,請督查民一庭快點……”“請告訴案號,以便我們督辦。你還可向民一庭庭長反映,電話是……歡迎你繼續支持沐陽法院工作。”這是記者近日從百度貼吧上摘錄的。
“看來,法院對待網民意見真是動真格的!”這是一位叫“盼法院好”的網民在網上的贊語。2011年11月25日,江蘇宿遷網民發帖稱:“最近一段時間,總有一輛無牌的警車停在小區里,這有損法院形象。”宿遷市中級人民法院政治部主任孫克杰見帖后,立即安排行裝處排查。第二天,該院即以此事件為突破口,在全體駕駛員中開展紀律教育,并將當事者調離崗位,同時網上通報處理結果。
“網民通過網絡給法院提意見,我認為是好事。這是一種很好的監督渠道。對網民的意見、建議,我們要像對待人大代表提案、政協委員建議一樣的態度,去辦理!這些網民,他們雖然不在'兩會'上給我們投票,但他們會在心里給我們打分,他們的呼聲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民意。”宿迀中院院長何方告訴記者,2011年初,他在兩級法院院長會上提出這個倡導,得到了大家的一致響應。會后,就如何正確認識網上意見、主動接受及回應網民監督等問題,中院開了六次會議,出臺了四個規范性文件,配齊了網絡工作人員。機制的完善,極大地調動了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他們及時上網搜集網民對法院工作的意見、建議,回復各種投訴。
沭陽縣人民法院在“百度貼吧”開設院長接訪貼吧,通過網絡傾聽群眾意見,接受當事人投訴。一旦發現網民發帖,立即填寫《網民發帖處理單》,以院長實名回復,真正讓網民滿意。據該院新聞發言人李軍介紹,“院長貼吧”建立半年多來,共辦理網民意見456條,“院長貼吧”被譽為群眾的“貼心吧”。
“我們感到,現在總有一雙雙眼睛在盯著我們;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網絡的力量,傾聽網民的聲音!”宿豫區人民法院院長蘇良波深有感觸。現在,諸如“院長帖吧”、“會客廳”等網絡平臺,已成為宿遷兩級法院快捷的接訪窗口。堅持條條意見有回復,件件投訴有結果,此舉已贏得廣大網民高度認同。
現在,宿遷兩級法院養成一個習慣,重大工作計劃、部署,除涉及機密外,都通過網絡征求各界意見;法院能公開的重大活動,一律通過外網網站公開,主動接受各界監督。如此虛懷若谷的態度,極大地提升了網民對法院的關注度。2011年以來,有36位熱心網民提出合理化建議41條,均被兩級法院吸納。
活躍的民意推動司法作風轉變
把網民的問政當做人大代表提案辦!這是宿遷中院院長何方對很活躍的民意的一個態度。說它好,好在高度重視這樣的“提案”;說它實在,實在得把此舉作為轉變司法作風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相對虛擬、隱秘的網絡世界里,公眾在現實中不敢說、不方便說的話與事,往往都能原汁原味地展現。所反映的問題林林總總,所提的建議往往一針見血。“網民是我們的特殊老師,我們要把他們布置的作業做好。”對網民提出的一個個問題,宿遷兩級法院領導都不怕“拍磚”,而是坦然面對,一一給出回答,不回避、不忽悠、不作秀,一問一答間,問題得到解答,怨氣得以化解,網絡兩端的關系也得以進一步融洽。
網絡問政從一開始就有民主政治的性質,為廣大群眾參與司法民主提供了一個新型而有效的平臺。由此看來,宿遷法院從被動“網絡問政”到主動實施網絡回應,至少能體現三個方面的收獲:一是轉變了觀念,能夠更加理性地看待網上的聲音,對網民的訴求,包括一些“難聽”的話,多了理解和包容;二是改進了司法作風,對網民反映的問題,立說立行,及時了解情況進行處理,有效化解了社會矛盾;三是創新了方法,網絡等新興媒體的興起,在帶有司法理念挑戰的同時,也帶來做好人民法院做好群眾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通過網絡了解活躍的民意,并正面回應,及時處理,變堵為疏,不僅能有效地節約司法成本,并能有效地轉變廣大干警的司法作風,提升人民法院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