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緊農閑時節送法下鄉 徐州法院積極服務新農村建設
作者:轉載《人民法院報》 發布時間:2009-02-09 瀏覽次數:2758
本報訊 春節后正是農閑季節,鄉村集市熱鬧非常,江蘇省徐州市兩級法院的法官們也忙著“趕起了法律大集”,宣講《關于為推進農村改革發展提供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務的若干意見》,解讀新政策,進行法律咨詢。村民們搶著要法律宣傳冊,曾因外出打工而將土地交由鄰居耕種,正被土地承包經營權困擾的村民張升很是受益,他說:“這下我有了繼續承包土地的信心。”
徐州是地處蘇北地區的農業大市,近年來,徐州市兩級法院每年審理的涉農案件都占民事案件的60%以上。針對涉農案件的特點,全市法院不斷探索和完善審理工作機制,普遍建立起了涉農案件從立案、審理到執行的快速通道,積極推行上門立案、電話預約立案、開設假日法庭,全市法院設立了69個固定的巡回審判點,大力開展巡回審判,就地開庭。
針對一些涉農案件當事人法律知識欠缺,徐州轄區25個人民法庭全部安裝了滾動播放《便民訴訟指導》宣傳片的電視裝置,法院立案大廳的訴訟告知書、導訴臺、聯系卡、電子觸摸屏等,方便了農民訴訟。去年5月,邳州宿羊山鎮轄區11家農戶因購買的大蒜制種不達標,導致大蒜大面積減產而訴至法院。案件調解后,法庭專門安排人員,為當地農民大蒜的栽種、管理、收獲、銷售及訂立購銷合同,提供全過程服務。
為了妥善處理涉農案件,全市法院大力開展訴訟調解和“訴調對接”工作,推行人民調解窗口、運用善良民俗促進案結事了。目前徐州已建立起“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大調解組織網絡體系、3萬余人的大調解隊伍。近3年來,徐州市兩級法院共調解各類矛盾糾紛6萬余件,防止民轉刑案件近400起。對進入訴訟的涉農糾紛,法官積極實施訴前調解、庭前調解、庭審調解、庭后調解,并推行了圓桌協調法、集訴統調法、成本核算法、旁征博引法、以案解怨法、因時就勢法的民事案件“調解六法”。(作者:楊梅花 )
(20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