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東臺法院在“司法惠民 創先爭優”百日辦案競賽活動中,展開了針對金融系統不良貸款的專項整治,加大了清貸執行力度,保障金融資金安全,維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切實提高社會誠信意識。據了解,該院多管齊下構筑金融“堤壩”,通過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已清理500余起不良貸款案件,營造了良性金融誠信環境,拓展了全市金融資本市場。

 

撒下天羅和地網

 

金融案件的執行涉及到金融誠信,而金融誠信則是誠信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打好這場戰役,培養公民的誠信意識,東臺法院進行了周密的研究和部署。根據執行工作的需要,抽調執行精兵,逐案“把脈問診”,強力攻堅,集中執行了一批全市金融系統還貸執行難案件。

 

打好第一槍最關鍵!“我們針對不同類型的被執行人,采取不同的措施,形成強大的威懾力!”該院執行局負責同志解釋道,針對有能力還貸而不償還的,法院依法采取查封、變賣、扣劃財物、拘留等強制執行手段;對暫時有困難,但確有還貸誠意的,由金融系統與其達成還款協議,分期還款;對故意外出躲避、隱藏財產的,通過在報紙、電視、網絡等媒體公開曝光,限制高消費,限制出境等手段,敦促執行。

    分步走,依次推進。該院按區域、案件數量和欠債情況嚴重程度,以高效率、強手段,分批對一些金融部門的不良貸款進行了集中清理整治。每到一處,執行人員都事先通過手機飛信的方式向被執行人發放執行督促書,采用查詢銀行、申請人舉報、被執行人自己申報財產的方式,了解被執行人履行能力,并進行集中警示教育,分別談話,形成威懾。 “其中,有130萬元左右的債務得以自覺履行。”執行人員稱,被執行人越拖對自己越不利,“因為這一次是大規模行動,多部門緊密合作,幾乎是無所遁形。”

 

火眼辨識真與假

 

據該院執行人員介紹,在此次行動中,他們遇到了形形色色的被執行人。其中,不乏耍“滑頭”之人,以種種謊言和借口逃避債務。遇到類似情況,執行人員必須根據蛛絲馬跡,順藤摸瓜,果斷準確地作出判斷。對被執行人確有履行能力的,他們及時依法采取查封、扣押等執行措施,能夠及時交付債權人的,教育其要及時將執行的財產交付給債權人,盡快使案件執行完畢。

 

某鄉鎮一名男子因從事某項經營活動,向銀行貸款了十幾萬。然而,經營搞活后,他卻遲遲不去銀行還貸。當法院工作人員找到他時,他聲稱自己做生意虧了本,手頭沒錢,根本無力還債。而在事先的“摸底”查詢中,執行人員了解到,他妻子的銀行存款有幾十萬。原來,為了逃避債務,他把這些存款都轉移到妻子的名下。機關算盡,仍要還款。所有的一切都逃不出執行人員的火眼金睛,法院依法對其妻子的存款及時采取了凍結措施。“夫妻雙方對婚姻存續期間的債務負有連帶責任,你的妻子同樣具有還貸的義務。”對矢口否認自己有存款的該名男子,執行人員對其進行了嚴厲的警示教育,并拿出了其妻子銀行存款的證據,該男子最終乖乖履行了義務。

 

 

靈活執行促和諧

 

堅持剛柔并濟,靈活執行彰顯人性化。“我們在加大整治力度的同時,也采取了靈活的變通措施。對主動履行義務的被執行人采取了照顧措施,對一時不能全部履行到位的債務人,則采取變通措施。”執行人員介紹說,債務人不能按期償還貸款本息的,按中國人民銀行有關規定要計收罰息。為此,他們和有關銀行商量,對那些自覺履行和提前履行的被執行人實行罰息減免,并在執行費上給予適當照顧;對于只有部分履行能力的被執行人,則根據具體情況采取相應變通措施。

 

某鎮一油坊的小老板,辦廠時所借貸款至今未還。經過查詢,執行人員發現油坊事實上也沒有存款,所有資金都積壓在幾十萬斤的菜籽上。按理兒,應該對該油坊進行查封。事實上,油坊還涉及到眾多農戶。執行人員了解到,當地農民習慣在油菜籽收獲后,直接把菜籽送到油坊,用菜籽換油,然后不定期地分批將油拿走。如果對油坊查封的話,會關系到幾百農戶的吃油問題,可能導致油坊無法經營,使油坊老板失去生計。考慮到查封可能帶來的問題,執行人員沒有貿然對該油坊貼上封條,取而代之地采取了油坊經營所得用于還債的變通措施,最大限度地照顧油坊經營,同時也使得其債務得以早日履行到位。

 

一例例執行案件得到了成功化解,一位位債權人的合法權益得到了保障,誠信金融之風吹遍東臺大地。據統計,目前全市的貸款未執行案件已有三分之一得以履行,“我們的整治行動還在繼續中,希望各當事人能夠盡快履行貸款義務,共同打造誠信東臺。”法院分管院長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