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吳中法院分析外來女工權益受到侵害的現狀、成因并提出對策
作者:朱巍 發布時間:2008-10-16 瀏覽次數:1259
蘇州吳中法院通過分析近三年來刑事、民事案件,發現外來女工權益容易遭受侵害,應當加強保護。
一、涉及外來女工權益案件的主要特點
1、外來女工容易成為特定刑事犯罪的被害人。從該院近三年受理的刑事案件看,外來女工是強奸罪、強制猥褻、侮辱婦女罪、拐賣婦女罪、重婚罪、強迫賣淫罪、引誘、容留、介紹賣淫罪、組織賣淫罪的最主要的受害者,占被害人總數的85%以上,特別是強奸罪的比例高達90%,組織賣淫罪、強迫賣淫罪中的比例為89%。搶劫、入室盜竊等犯罪分子也主要選擇外來女工作為犯罪對象。
2、外來女工勞動權益難以得到保障。外來女工勞動權益受到侵犯的主要表現為:一是勞動合同簽訂率低,已簽訂的合同也存在不規范現象。二是工作時間較長,休息休假及加班工資得不到保障。從該院審理的案件來看,82.7%的外來女工每天工作時間超過9小時,49%的外來女工無固定休息日,58%的外來女工未能取得用工單位支付的加班工資。三是工資相對較低,社會保險參保率低。月收入低于江蘇省最低標準的占26.3%,用人單位不能按時足額發放工資的占12.3%。養老、醫療、生育、工傷、失業等基本社會保險中參保率較低,僅有31%。
3、外來女工的婚姻家庭權益容易受到侵害。涉及外來女工婚姻家庭類糾紛占該院三年民事案件總數的30%左右。一是其配偶婚外情、與他人同居等現象較為突出,其被訴離婚率較高。二是容易遭受家庭暴力。部分外來女工夫妻在同一城市打工,由于環境不熟悉、工作不順利等原因,容易引起生活矛盾和家庭糾紛,易成為家庭暴力的被害人。
二、外來女工權益容易遭受侵害的原因
1、外來女工文化水平相對較低,缺乏法律和安全防范意識。大多數外來女工文化水平較低,對政策、法律法規知之不多,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往往忍氣吞聲,不懂得通過法律途徑獲得保護。缺乏治安防范意識,缺乏與周圍鄰居交流溝通,往往單獨出行,容易成為被害對象。
2、外來女工權益容易受到侵害與其經濟狀況息息相關。大多數外來女工經濟條件較差,就業時缺乏與用工單位協商的經濟實力。加之部分用工單位為追求企業效益,不惜損害務工者的合法權益。外來女工由于經濟原因,往往只能選擇在人員成分雜亂、治安狀況較差、房租較低的城鄉結合部或農村出租房內居住。
3、外來女工的流動性使相關機關的保護管理難以完全落實。外來女工多數無相對穩定的居所和工作,致使政府部門對外來女工的衛生保健、勞動權益、婚姻家庭、治安防范等宣傳、管理、保障工作難以真正落實。
4、相關法律制度尚不健全。一是家庭婚姻類案件外來女工舉證難。家庭暴力往往發生在非公共場所,尋找目擊證人很難,削弱了保護力度。二是勞動權益保障制度還不健全。沒有專門針對外來務工人員的特殊保護措施,對拖欠、克扣工資等違法行為缺乏明顯的強制處罰措施。三是在民事賠償上,外來女工賠償標準低于城鎮居民。
三、加強對外來女工權益保障的具體司法措施
1、加大對性犯罪的打擊力度,切實保障外來婦女性權益。一是要加大侵犯婦女權益的性犯罪的刑事處罰力度。嚴厲打擊侵犯外來女工權益較為突出的強奸、強制猥褻、侮辱婦女、拐賣婦女、強迫賣淫等犯罪活動,增強外來女工的生存安全。二是在涉性類案件的審理上充滿司法溫情。人民法院應當從細節入手,考慮到外來女工的隱私,盡量選擇女性法官和女性人民陪審員參審。
2、加大勞動、婚姻家庭類案件的審理力度,切實保障外來女工的合法權益。一是要提高案件審理效率。確立涉外來女工的勞動就業、婚姻家庭專職法官和合議庭,對該類案件要優先立案、重點審理。二是要發揮“大調解機制”的重要作用。吸收部分文化素質較好、法律意識較強的外來女工作為人民陪審員參加審理。注重調解,發揮“訴調對接”機制的重要作用,嘗試委托調解與邀請協助等方法。三是積極運用財產保全措施。如符合規定但未提出財產保全的,法官應當主動詢問引導;當事人提出申請符合規定的,應當快速裁定并及時采取保全措施。四是要注重“涉刑”民事案件的移送。發現案件涉及刑事責任的,及時向有關偵查機關移送,綜合運用刑、民手段保護外來女工的合法權益。
3、加強法院訴訟指導和能動司法職能作用。一是要加強庭前指導。在立案階段向當事人發放訴訟風險提示書、舉證須知等。二是要加強庭審指導。對于訴辯能力較差的女當事人,要做好舉證指導,引導其向對方發問或交叉發問。對于當事人難以調取的證據,法官要主動依法調取。三是要加強判后答疑。宣判后,法官要從法理、情理等方面向當事人做好法律釋明工作。四是要充分發揮司法建議的積極作用。及時向婦聯、勞動社會保障機關、公安機關、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用人單位提出司法建議。
4、加強對外來女工的法制宣傳工作,提高其法律意識和維權意識。一是要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培養和增強外來女工的法律意識和治安防范意識。二是要加強庭審法制教育作用。注重邀請本轄區外來女工來法院來旁聽典型案件,并利用電視、報紙等新聞媒體,重點宣傳與外來婦女權益保障相關的法律知識和案件,不斷增強外來女工的律意識。
5、加大對外來女工的法律援助力度,完善各項便民措施。切實做好訴訟費用的“緩、減、免”工作。對于經濟條件較差的外來女工當事人,為其提供免費的律師援助。加強基層基礎建設,堅持巡回與上門審判相結合,向外來女工較多的企業發放便民聯系卡,方便外來女工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