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下午,在“世界知識產權日”前夕,吳江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該院2016年度知識產權案件審判報告,總結案件審理新情況,分析新特點,同時精選典型案例詳細解讀司法保護新舉措。當天,該院還集中宣判了四起知識產權糾紛案件,以鮮活的案例提高民眾保護創新意識,增強普法效果。

  著作權侵權糾紛翻一番多

  KTV侵權案件占九成

  2016年1月15日,中國音像著作權集體管理協會發現,其取得放映權信托管理的35部音樂電視作品,被吳江某娛樂會所有限公司未經許可,以營利為目的,在經營場所提供點播服務。

  侵權行為被訴至法院,法院經審理認為,這些作品無論是在選景還是在創意上,抑或是在剪輯制作上,其內容均體現了權利人的獨特構思,具備獨創性的特征,屬于我國著作權法上的作品。該娛樂公司侵犯了原告及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故判令該娛樂會所停止侵權,并賠償經濟損失及合理費用合計27200元。由于該會所曾在2015年被法院判決停止侵權并賠償損失,此次再度侵權,侵權的主觀故意明顯,法院在判決時適當提高了賠償數額。

  據吳江法院民三庭副庭長張勇介紹,類似的KTV侵權案件,該院在2016年受理了161件,占全年知識產權案件的50%以上。相較往年被告對原告主體身份和侵權事實基本不持異議的情況,在去年的審理中,被告的抗辯理由明顯向理論及技術層面延伸,另外,提出管轄權異議的案件增多,法院審理難度不斷加大。

  除了出現新情況,著作權侵權糾紛案件的增幅也創出新高,去年,該院受理著作權侵權糾紛案件174件,較同期增長135%,其中,侵害音樂電視放映權糾紛占九成。此外,還受理了侵害美術作品及攝影作品的署名權、信息網絡傳播權,侵害動畫人物形象的商品化權等案件。

  商標權侵權糾紛占三成

  知名商品山寨不得

  湛江市某食品有限公司委托他人為其“特種兵”系列食品設計包裝箱、標簽,并在中央電視臺等媒體發布“特種兵生榨椰子汁”廣告。2015年5月,公司發現吳江某超市銷售的一款椰汁與其產品包裝近似。于是,一紙訴狀將該超市及商品出品商、生產商告上法庭。

  法院經審理后認為,被告兩家公司在被控侵權商品使用涉案包裝、裝潢,是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包裝、裝潢的不正當競爭行為,作為同業競爭者理應知道,其在主觀上有明顯的仿冒故意,構成共同侵權,應承擔停止侵權、賠償損失的民事責任。被告超市作為銷售者,在未有證據證明其與產品制造者構成共同侵權的情況下,應依法承擔停止銷售被控侵權產品的民事責任,但不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張勇介紹,在該院2016年受理的273件知識產權案件里,商標權糾紛案件占比三成,共有89件。其中,以中小超市為被告的侵害商標權糾紛批量進入訴訟,此類案件個案的處理結果對其它案件形成一定參照效應,一調全調,一判皆判,審理過程及裁判結果的趨同化傾向明顯。

  新類型案件不斷涌現

  司法保護創新經濟舉措得力

  隨著新技術的應用和商業模式的創新,吳江法院在審理知識產權糾紛中還涌現一些新類型案件,如不正當競爭領域出現的非典型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認定,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商業秘密行為的認定等,這無疑給知識產權審判工作帶來了新挑戰。

  張勇認為,加強知識產權審判,嚴格知識產權保護刻不容緩。為切實維護創新成果和創新權益,該院也一直充分發揮司法保護知識產權的主導作用,探索司法保護新舉措。

  針對轄區電梯、紡織重點行業,該院主動走訪企業,召開座談會開展調研,分析矛盾糾紛產生的原因并提出相關建議,引導企業樹立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的意識,取得良好效果。

  該院不斷加強對外溝通協調,形成知識產權保護合力。與區市場監管局聯合召開商標侵權案件研討會,就區域商標侵權行為的特點及認定,分別從民事賠償、行政處罰兩個角度進行交流;與區文廣新局溝通協調,就KTV行業存在的侵權案件,提出加強KTV行業組織引導、強化法律宣傳的司法建議,共同采取有效措施推動轄區娛樂行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