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就在前方?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
作者:苗新 發布時間:2008-07-22 瀏覽次數:1520
坐在寬敞的辦公室等待清晨微熏的陽光闖入,此刻的溫暖雖甜蜜而安心,卻不能讓人忘記過往的艱難與苦澀,那些泛黃的記憶反而更加刻骨銘心。
十年之前,在縣城城邊的一小塊地方,坐落著睢寧縣人民法院,雖簡樸至極擁擠不堪,我們熱情不減,揮放青春的力量舞動司法改革的旗幟,社會主義司法道路越走越寬,且看亞洲金融風暴席卷,我們注意要與時俱進的審理信用證詐騙等新型案件,適應時代的巨變,需要我們揚帆勇敢迎前。
二十年前,院里僅有的一輛綠吉普,僅供領導去外地開會使用,平時送達、執行都是騎腳踏車,走塵世路。辛苦,卻意興闌珊,家鄉的每一份變化盡收眼底,外面世界每一份感動自存心間。
三十年前,奔走于田間地頭,穿梭在古道西邊,到處可以是“辦公室”,隨時接受案件,當時并沒有民事訴訟法,僅僅依靠七九年《人民法院審判民事案件程序制度的規定》,它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充當著實際的法典的角色,雖然我們擁有巨大的裁量權卻聞所未聞其本身,雖然我們身為法律人卻基本上用政策指導案件審判。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西邊不亮東邊亮,船到橋頭自然直。春天我們繼續走在法治的最前線,秋天我們依然清掃人間的沉冤,正義永恒不變,改變的是形式的側面。我們審理的案件數節節攀升,收取的訴訟費用卻保持低水平,這不僅使小城普通居民農民消除了通過司法渠道解決糾紛的顧慮,更重要的是,降低了正義門檻。人們的法律意識明顯提高,社會上豐富的法律服務也解決不少人的燃眉之急,改革還向更深入發展,個人可以開辦律師事務所,訴辯交易也被實踐默許等等,面對改變,我們沒有措手不及慌不擇路,即使出現了問題我們團結在一起,有困難一起解決,及時糾正錯誤,不要問我司法獨立怎么辦,司法獨立不是讓法官獨自擅斷或一言堂,司法獨立是在人民需要的時候樹立起一道平等的墻,你看,政府部門負責人也派人到庭,行政相對人雖然時有勝負,也心服口服。不用再驚詫當事人拿著法典跟你辯論,每個人都有拿起法律武器捍衛合法權益的權利,法律主義就是這樣一點一滴的培養,只要人民相信法律,我們就什么都不怕,原來法律主義才是司法的真正武器。改變還在我們的辦公桌上,信息化辦公使得司法統一更容易實現,地區之間,上下級法院之間貫徹法律的方法更統一了,對法律正義的認識更統一了,人民對法律正義的認識也自然統一了,你不用再為地區司法判決結果不同而殫精竭慮規避管轄,財產若在我們這里,也放心交給我們執行吧,即使你的判決書要不遠千里趕過來,保證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都是一樣一樣一樣的。改變還在于從干部到公仆再到法律義工,人民法院的干警走下來讓你看到一張普通的臉,雖說正義是張普洛休斯的臉,可是告訴你,它再變也離不開現實生活柴米油鹽,戰斗在司法戰線最前沿,以一個普通人最真誠的內心去認定事實與證據,必須懂得人民疾苦也需要普通的視線。司法服務大局的口號化為每個睢寧縣人民法院干警的真心誓言、真情告白,案件數量的增多,卷宗摞了一摞一摞,案件日趨復雜,我們卻幾十年如一日,知識在實踐中逐漸自我摸索提高,也許我們還不能讓所有走進法院的老百姓滿意,也許我們的業務水平永遠也滿足不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司法公正的需求,但我們應該自信:每個恪盡職守的干警都依然是真心英雄。把人民對司法的高要求化為自我提高的動力,以身作則,以人民群眾和黨的事業為重,深知地區發展之要義,深刻理解我們所處的時代背景,再苦再累又如何,只要我們堅信法治就在前方,未來需要我們用心去創造,當青春已老,回首往事的時候,我們可以自豪的說法治路上有我鋪的一塊磚,有你撒下的一滴汗,然后相視而笑,看到遠處的夕陽邊那盞新月預示還會有新的一天。